新乐府.两朱阁.刺佛寺寖多也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閤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寺林立、宗教氛围浓厚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世俗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变化的哀叹。诗人通过对比佛寺与过去豪宅的描述,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两朱阁"一句,便将读者引入了一处庄严肃穆的环境,红色的宫殿显得格外庄重。紧接着的"南北相对起"则扩展了画面,让人联想到的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两句,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过去帝王家族的辉煌历史。"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则描绘了一幅帝王子孙追求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境界的画面。

然而接下来的句子"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却揭示了一个事实:过去的豪宅现在已经变成了佛寺。这种转变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更是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妆閤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佛寺中的宁静与美丽。"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则在这个安静的背景中突出了时间流逝和生活节奏的改变。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这两句具体描绘了佛寺中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佛教文化的繁荣。"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世俗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中人们生活困境的同情。

最后两句"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则是诗人的深刻感慨。他回忆起过去建立豪宅的情景,同时也担忧如果继续这样的趋势,世俗的空间将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佛寺。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乐府.时世妆.儆戎也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李夫人.鉴嬖惑也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未已,甘泉殿里令写真。

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鍊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髣髴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杏为梁.刺居处僭也

杏为梁,桂为柱,何人堂室李开府。

碧砌红轩色未乾,去年身殁今移主。

高其墙,大其门,谁家第宅卢将军。

素泥朱版光未灭,今日官收别赐人。

开府之堂将军宅,造未成时头已白。

逆旅重居逆旅中,心是主人身是客。

更有愚夫念身后,心虽甚长计非久。

穷奢极丽越规模,付子传孙令保守。

莫教门外过客闻,抚掌回头笑杀君。

君不见马家宅,尚犹存,宅门题作奉诚园。

君不见魏家宅,属他人,诏赎赐还五代孙。

俭存奢失今在目,安用高墙围大屋。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