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睡起

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閒愧俸钱。

门径不妨春草合,齐居长对晚山妍。

每疑方朔非真隐,始信扬雄误《太玄》。

混世亦能随地得,野情终是爱丘园。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守仁在林间生活的悠闲与反思。首句“林间尽日扫花眠”,生动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与花相伴的宁静中。然而,“只是官闲愧俸钱”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省,他享受着自然带来的宁静,却因官职空闲而对领取的俸禄感到愧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为诗增添了几分深度。

接着,“门径不妨春草合,齐居长对晚山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美丽与和谐。门前小径被春草覆盖,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而傍晚时分,山色更是显得格外美丽。这样的景致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也给诗人的内心带来了一种平和与满足。

“每疑方朔非真隐,始信扬雄误《太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思考与理解。他怀疑像东方朔这样的古人是否真正做到了隐居,同时也对扬雄的《太玄》有所质疑,暗示了对传统隐逸观念的反思。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选择的思考,也是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探讨。

最后,“混世亦能随地得,野情终是爱丘园”两句,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即使在纷扰的世间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而他最深爱的,依旧是那片自然的田园。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自我价值的探索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赠熊彰归

门径荒凉蔓草生,相求深愧远来情。

千年绝学蒙尘土,何处澄江无月明?

坐看远山凝暮色,忽惊废叶起秋声。

归途望岳多幽兴,为问山田待耦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别易仲

迢递滁山春,子行亦何远。

累然良苦心,惝恍不遑饭。

至道不外得,一悟失群暗。

秋风洞庭波,游子归已晚。

结兰意方勤,寸草心先断。

末学久仳离,颓波竟谁挽?

归哉念流光,一逝不复返。

形式: 古风

送守中至龙盘山中

未尽师生六日情,天教风雪阻西行。

茅堂岂有春风坐,江郭虚留一月程。

客邸琴书灯火静,故园风竹梦魂清。

何年稳闭阳明洞,榾柮山炉煮石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龙蟠山中用韵

无奈青山处处清,村沽日日办山行。

真惭廪食虚官守,只把山游作课程。

谷口乱云随骑远,林间飞雪点衣轻。

长思淡泊还真性,世味年来久絮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