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赠熊彰归》由明代大儒王守仁所作,其文笔深沉,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之情的理解与感慨。
首联“门径荒凉蔓草生,相求深愧远来情”,描绘了诗人门前小径荒芜,杂草丛生的景象,暗喻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同时,诗人以“愧”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来访的深深感激与歉疚,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
颔联“千年绝学蒙尘土,何处澄江无月明?”则借古喻今,将“千年绝学”比作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逐渐被遗忘与尘封,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被珍惜的忧虑。而“澄江无月明”则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着道德风尚的缺失和人心的迷茫。
颈联“坐看远山凝暮色,忽惊废叶起秋声”,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诗人静观远山在暮色中凝重,突然间,落叶纷飞,秋声四起,这一场景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
尾联“归途望岳多幽兴,为问山田待耦耕”,诗人想象友人归途中的心情,表达了对友人归乡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同时,“为问山田待耦耕”一句,既是对友人归乡后生活状态的期待,也暗含了对和谐社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历史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是王守仁诗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