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易仲

迢递滁山春,子行亦何远。

累然良苦心,惝恍不遑饭。

至道不外得,一悟失群暗。

秋风洞庭波,游子归已晚。

结兰意方勤,寸草心先断。

末学久仳离,颓波竟谁挽?

归哉念流光,一逝不复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的《别易仲》。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的思考。

首句“迢递滁山春,子行亦何远。”以春天的滁山为背景,描绘出友人即将远行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接着,“累然良苦心,惝恍不遑饭。”诗人以自己的心情来映射友人的离愁,表现了离别之苦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至道不外得,一悟失群暗。”这两句蕴含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道路的领悟,即真正的道理并非外在可得,而是在于个人的觉悟和内心的理解。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诗人自我内心的独白。

“秋风洞庭波,游子归已晚。”以秋风中的洞庭湖波浪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别后归途的漫长与艰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

“结兰意方勤,寸草心先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兰花的结缘和寸草的心意,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寸草心先断”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

“末学久仳离,颓波竟谁挽?”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学习生活中的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能否挽回逝去时光的疑问,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归哉念流光,一逝不复返。”诗人以呼唤友人归来的语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警醒和珍惜当下之意。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守仁作为哲学家兼诗人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送守中至龙盘山中

未尽师生六日情,天教风雪阻西行。

茅堂岂有春风坐,江郭虚留一月程。

客邸琴书灯火静,故园风竹梦魂清。

何年稳闭阳明洞,榾柮山炉煮石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龙蟠山中用韵

无奈青山处处清,村沽日日办山行。

真惭廪食虚官守,只把山游作课程。

谷口乱云随骑远,林间飞雪点衣轻。

长思淡泊还真性,世味年来久絮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琅琊山中三首(其一)

草堂寄放琅琊间,溪鹿岩僧且共閒。

冰雪能回草木死,春风不化山石顽。

《六经》散地莫收拾,丛棘被道谁刊删?

已矣驱驰二三子,凤图不出吾将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琅琊山中三首(其二)

狂歌莫笑酒杯增,异境人间得未曾。

绝壁倒翻银海浪,远山真作玉龙腾。

浮云野思春前动,虚室清香静后凝。

懒拙惟馀林壑计,伐檀长自愧无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