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才子神骨清,虚竦眉眼明。

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

初戴莓苔帻,来过丞相宅。

满堂归道师,众口宗诗伯。

须臾里巷传,天子亦知贤。

出诏升高士,驰声在少年。

自为才哲爱,日与侯王会。

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

更闻仙士友,往往东回首。

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

孤帆淮上归,商估夜相依。

海雾寒将尽,天星晓欲稀。

潮头来始歇,浦口喧争发。

乡树尚和云,邻船犹带月。

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

醮疏坛路涩,汲少井栏倾。

别我长安道,前期共须老。

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辞岛。

怅望执君衣,今朝风景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回到家乡楚州的场景,充满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才子神骨清,虚竭眉眼明"一句,直接描绘出了主角的英俊与非凡,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接着,"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美好的形象。

诗中还提到了主角初戴莓苔帻来访丞相宅的情景,这里展现了主角的才华和其社会地位。"满堂归道师,众口宗诗伯"则表明了主角在学术上的造诣和他在同侪中的声望。

"须臾里巷传,天子亦知贤"一句,显示了主角的名声迅速传播,甚至引起了皇帝的关注。紧接着,"出诏升高士,驰声在少年"进一步肯定了主角的才华和其被重用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自为才哲爱,日与侯王会"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和仰望,以及他们之间频繁的交往。"匡主一言中,荣亲千里外"则强调了主角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其家族因之而获得的荣耀。

随后的几句,诗人继续描绘了与仙士友人的往来,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然而,这种追求并非易事,"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一句则隐喻了这种追求中的困难和失败。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而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情景,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描述,如"海雾寒将尽,天星晓欲稀"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到洞必伤情,巡房见旧名"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醮疏坛路涩,汲少井栏倾"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

全诗最后,"别我长安道,前期共须老"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共同岁月的珍惜。"方随水向山,肯惜花辞岛"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展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角才华的赞美、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客东归

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

行人相见便东西,日暮溪头饮马别。

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形式: 古风

送韩绅卿

春雨昨开花,秋霜忽沾草。

荣枯催日夕,去住皆须老。

君望汉家原,高坟渐成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

郗超本绝伦,得意在芳春。

勋业耿家盛,风流荀氏均。

声名金作赋,白皙玉为身。

敛笏辞天子,乘龟从丈人。

度关行且猎,鞍马何躞蹀。

猿啸暮应愁,湖流春好涉。

浔阳水分送,于越山相接。

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

逢风燕不定,值石波先叠。

楼见远公庐,船经徐稚业。

邑人多秉笔,州吏亦负笈。

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楫。

唯我有荆扉,无成未得归。

见君兄弟出,今日自沾衣。

形式: 古风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

本与戴徵君,同师竹上坐。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