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张翥的《闻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首句“中庭白榆树”点出环境,庭院中的白榆树显得清冷,衬托出蝉鸣的孤独。"时有一蝉声",寥寥数语,却勾勒出蝉鸣的断续和稀疏,仿佛在诉说夏日的寂寞。
接下来,“沸茧方抽绪,鸣弦忽断筝”运用了比喻,将蝉声比作抽出丝线的茧,又如忽然断掉的琴弦,形象地表现出蝉鸣的短暂和哀婉。"苍烟起平楚,落日下高城",通过描绘苍茫的远烟和落日余晖,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丽的景象,为蝉鸣增添了时空的深度。
最后两句“曾是天涯客,因之百感生”,诗人借蝉鸣引发了自己的漂泊之感和人生感慨。作为曾经的游子,听到这来自自然的声音,不禁触动心弦,生发出种种思绪和情感。整首诗以蝉鸣为引,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