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可代薪如桂,还宜火作煤。
翁摊扶杖立,童拾戴筐回。
野屋寒堆整,山炉夜拨灰。
厩官无好事,不遣换香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乡村生活的画面。诗人以"可代薪如桂,还宜火作煤"开篇,赞美薪柴质硬耐烧,如同珍贵的桂木,适合用于取暖。接下来通过"翁摊扶杖立,童拾戴筐回"两句,展现出老翁持杖站立指导,孩童们提篮捡柴归来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
"野屋寒堆整,山炉夜拨灰"进一步描绘了寒夜里,人们围着炉火整理柴堆,夜晚还要拨动炉灰以保持火势的情景。最后两句"厩官无好事,不遣换香来"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管理马厩的官员并无闲情逸致,不会特意派人去换上更香的燃料,增添了生活中的趣味和人情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温馨,展现了元代乡村生活的朴素与和谐,以及人们对温暖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不详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高僧业何许,云梦泽南洲。
楼阁诸天上,江湖万里流。
禅心无住著,世事若浮休。
寂寞京尘里,披图时卧游。
巾子峰前树,逋仙句最工。
迥明霜寺外,半落石池中。
郑老惟书柿,崔郎只咏枫。
山林正寂寞,备此作春红。
沟中人啖尸,道上母抛儿。
有眼何曾见,无方能疗饥。
干戈未解日,风雪正寒时。
归向妻孥说,毋嫌朝食糜。
城南官掘穴,日见委尸盈。
终朝乌鸟下,薄暮狼狐鸣。
冰裂人刳骨,风悲鬼哭声。
茫茫死生理,真宰岂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