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王曜升的《端午先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感慨。首句“馀生十载恨蹉跎”直抒胸臆,流露出对过去十年光阴虚度的遗憾。次句“令节闲门掩薜萝”描绘了节日里清寂的景象,薜萝象征隐逸生活,暗示诗人可能过着淡泊的生活。
第三句“剩有蛟龙蟠大泽”暗指屈原一类的忠臣被闲置,喻指自己的才能未得施展,如同蛟龙困于沼泽。第四句“空闻箫鼓发层波”则借端午节的热闹氛围反衬内心的孤寂,箫鼓声虽响,却未能触动诗人的心弦。
第五句“三闾怨在馀香草”引用屈原的典故,表达对屈原遭贬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共鸣。第六句“九地恩深废《蓼莪》”进一步深化主题,以《蓼莪》之歌比喻深厚的君恩未报,自己却只能闲置不用。
最后两句“惭愧王修能罢社,葛衣检点泪痕多”中,“王修”是古代隐士,诗人自比,感叹自己像王修一样退出社会活动,穿着简朴的葛衣,内心充满对往事的追忆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泪水斑驳,情感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端午节这一特定背景,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沉思和对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