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净土诗(其二)

净土真为不死乡,云霞影里望残阳。

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

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凡脱俗的净土景象,充满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首句“净土真为不死乡”直接点明了主题,将净土视为永恒不朽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渴望。接下来,“云霞影里望残阳”,以夕阳西下时分的壮丽景色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两句,通过对比虚实、古今,强调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差异。珠楼玉殿虽华丽,却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精神追求。翠树金花则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华,它们的密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寓意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描绘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好风轻拂,荷花轻轻摇曳,流水潺潺,鸳鸯相伴,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美好,仿佛是心灵深处最纯粹的向往。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最后,“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深刻记忆与向往,同时也邀请能够理解并共鸣的人一同分享这份美好。这里的“无生曲”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无生法门”,即超越生死轮回的智慧之歌,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净土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世界和精神解脱的向往与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23)

梵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 字:楚石
  • 籍贯:浙江象山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怀净土诗(其三)

山云霭霭水泠泠,共说西方一卷经。

石虎却来岩下啸,泥人先往树间听。

风飘阳焰随波散,雨浥空花逐蒂零。

极乐此时堪驻足,弥陀何处不流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怀净土诗(其四)

故乡别早话归迟,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竛竮无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时。

苍颜历历悲明镜,白发毵毵愧黑丝。

再读南屏安养赋,屋梁落月见丰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怀净土诗(其五)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怀净土诗(其六)

一带云山一草堂,一瓶净水一垆香。

心融有念归无念,日课朝阳到夕阳。

红杏雨馀春正好,白莲风细夏偏长。

假饶劫火烧千界,不动吾家圣道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