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居十首(其二)

水光沈碧驾船时,疑是登天不用梯。

鱼影暗随篷影动,雁声遥与橹声齐。

几回待月停梅北,或只和烟系柳西。

万里任教湖海阔,放行收住不曾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船居生活中的独特景象与感受。首句“水光沈碧驾船时”,以“沈碧”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的深邃碧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疑是登天不用梯”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就能达到高处。

“鱼影暗随篷影动,雁声遥与橹声齐”两句,通过鱼儿、大雁和船桨的声音,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船行的节奏与自然界的韵律相协调。鱼儿在水中游动,与船篷的影子一同摇曳,大雁的叫声与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几回待月停梅北,或只和烟系柳西”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等待月升时的静谧场景,以及在烟雾缭绕中将船系于柳树旁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万里任教湖海阔,放行收住不曾迷”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自由探索与内心的坚定,无论湖海多么辽阔,都能自如地驾驭,既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对自我掌控能力的信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船居生活中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船居十首(其三)

人在船中船在水,水无不在放船行。

藕塘狭处抛篙直,荻岸深时打棹横。

千里溪山随指顾,一川风月任逢迎。

普通年外乘芦者,未必曾知有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船居十首(其四)

一瓶一钵寓轻舟,溪北溪南自去留。

几逐断云藏野壑,或因明月过沧洲。

世波汩汩难同辙,人海滔滔孰共流。

日暮水天同一色,且将移泊古滩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居十首(其一)

胸中何爱复何憎,自愧人前百不能。

旋拾断云修破衲,高攀危磴阁枯藤。

千峰环绕半间屋,万境空閒一个僧。

除此现成公案外,且无佛法继传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山居十首(其二)

数朵奇峰列画屏,参差泉石畅幽情。

青茅旋㔶尖头屋,黄叶频煨折脚铛。

云合暮山千种态,鸟啼春树百般声。

世间出世閒消息,不用安排总现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