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夜黄昏雨打窗,愁霖久矣晦明阳。
天公一怒四山黑,田父三吁百亩黄。
禾黍油油生有耳,芭蕉点点断无肠。
病身更与儿俱懒,墙角全抛风露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连绵、农事凋敝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其中“夜夜黄昏雨打窗”一句,便设定了整首诗的沉郁氛围,雨声如泣,增添了一份悲凉。
"愁霖久矣晦明阳"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情绪,长时间的连绵细雨遮蔽了阳光,使得诗人心中的忧虑与日光的失落交织在一起。紧接着,“天公一怒四山黑”则是对自然力量的描写,天空的愤怒使得周遭景物变得幽暗,从而映衬出一种萧瑟。
“田父三吁百亩黄”中,“田父”指的是耕种之人,他们对于连绵秋雨的担忧不言而喻。农事受阻,收成无望,故有“百亩黄”的叹息。
接下来的“禾黍油油生有耳,芭蕉点点断无肠”则是对农作物在秋雨中的生长状况的描写。禾黍虽油油然而实质未丰,而芭蕉却因连绵细雨而受损,其“肠”被不断打断,这些都是对于农事不顺的隐喻。
最后,“病身更与儿俱懒,墙角全抛风露凉”一句,则是诗人将个人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的困顿融入景物描写之中。诗人因病体弱,与子女同样感到懒惰,而墙角处弃置的农具则沾满了秋雨中的风露,显得异常寒凉。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连绵细雨带来的自然环境和农事影响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生活困境和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慨。
不详
少小追随子佩青,如今相视鬓丝横。
式相好矣天伦重,归去来兮世念轻。
目送飞鸿云缥缈,身怜病鹤影伶仃。
圣恩若许还农亩,依旧山窗共短檠。
白发苍颜老弟兄,累年隔阔话情亲。
杭京一访且千里,盘祖诸孙才九人。
扫榻少留深雨夜,著鞭又趁早霜晨。
曾门有衍诗书泽,为计维垣蜜印新。
折镞奇勋在,冲冠怒气深。
尧天日月大,禹甸曀霾侵。
塞下将军令,隆中梁甫吟。
酒行君可起,快展击胡心。
七聚名藩亦甚都,龙津剑气正扶舆。
斯文孰是南夫子,此地重逢行秘书。
忠爱平生在宗社,叹愁肯使到田闾。
黄花粲粲牵归兴,岁晚江空一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