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岭南春去尽从伊,元自无花可得飞。
只有草花偏称意,强留蝴蝶不教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时节的景象,诗人在无花可赏的情况下,却偏爱草花,并且乐于留住蝴蝶,不让它们离去。这样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平凡事物的喜爱和珍惜,以及对生命流转不留痕迹的一种淡泊态度。
岭南春尽,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生机与活力逐渐消退。"从伊"一词传达了诗人对于这份春意的依恋之情。而"元自无花可得飞"则表明在这样的季节里,即便是想寻觅些许花朵以慰藉怀抱,也已难以为继,仿佛连花儿们也纷纷离散,一去不复返。
然而就在这般萧索中,诗人发现了"草花"的独特之美。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在春天的尾声里,却因其朴素无华而被诗人偏爱。这里体现的是诗人对于生命中那些不为世人所注意却自有风采之物的欣赏。
最后一句"强留蝴蝶不教归"则是对上述情感的进一步深化。蝴蝶在自然界中象征着生灵的自由与流动,而诗人想要留住它们,虽然这种行为可能带有一丝强迫,但它更像是一种对生命短暂美好的珍惜和留恋。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希望能够细细品味,不愿意轻易放过的态度。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越王台上落花春,一掬山光两袖尘。
随分杯盘随处醉,自怜不及踏青人。
榕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碧海一琼杯。
越王歌舞春风处,今日春风独自来。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一色三军雪染衣,拔山气力陡然衰。
三王事业无多子,却是良平不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