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

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翻译

在田间耕作,桑柘树丛中穿梭,土壤肥沃,蔬菜总是早早成熟。
我想问问,比起庙堂之上享用的肉类,葵藿这样的普通食物又能提供多少滋养呢?

注释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代常用作养蚕和种植的树木。
菜常熟:蔬菜早早成熟,指丰收季节。
葵藿:葵花和藿菜,都是常见的农作物,象征简朴生活。
庙堂肉:庙堂之肉,比喻权贵或朝廷的奢华享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展示了农民勤劳耕耘、自然恩赐的丰收景象。"耕地桑柘间,地肥菜常熟"两句突出了土地的肥沃和作物的繁盛,这里的“桑”指的是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植物,而“柘”则是一种可以作为食用或药用的植物。这两种植物在这里代表了农田中的多样性,同时也暗示着农业生产的丰富成果。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这两句则是通过对比,将田园生活中自然生产出的食物与庙堂里的祭祀食品进行比较。"葵藿"是一种野菜,而"庙堂肉"很可能指的是供奉神灵的牲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纯净、天然美好的赞赏,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庙堂中形式化、奢侈的祭祀习俗。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繁华而空虚之物的质疑。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

郑侯应悽惶,五十头尽白。

昔为南昌尉,今作东郡客。

与语多远情,论心知所益。

秋林既清旷,穷巷空淅沥。

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

男儿未称意,其道固无适。

劝君且杜门,勿叹人事隔。

形式: 古风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

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

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雏控龙媒。

主人娱宾画障开,只言骐骥西极来。

半壁䟃?势不住,满堂风飘飒然度。

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

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纵令剪拂无所用,犹胜驽骀在眼前。

形式: 古风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若临瑶池前,想望昆崙丘。

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

深沈俯峥嵘,清浅延阻修。

连潭万木影,插岸千岩幽。

杳霭信难测,渊沦无暗投。

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得意在乘兴,忘怀非外求。

良辰自多暇,欣与数子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

自从嫁与君,不省一日乐。

遣妾作歌舞,好时还道恶。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

下堂辞君去,去后君莫错。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