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刘辰翁的《唐多令·其七》,属于宋末元初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残日下瓜洲。平安火又流。" 开篇两句,设定了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氛围。"瓜洲"通常指的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屿,这里可能是诗人借用来表达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危险。而"平安火又流"则透露出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月高高、挂古城楼。"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一丝哀愁的夜晚场景。"月高高"表明夜色已深,而"挂古城楼"则是对过去历史的回望,古城在月光下显得更加萧瑟。
"回首少年真可笑,無一事、又悲秋。" 这两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年轻时的冲动与无知,以及面对岁月流逝的感伤。"少年真可笑"表达了对过往轻狂行为的自嘲,而"无一事、又悲秋"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无奈。
"天在海边头。天风有意不。结桂枝、袅袅余愁。"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天在海边头"可能是对远方天际的描绘,而"天风有意不"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抒发。"结桂枝、袅袅余愁"中的"桂枝"常象征高洁和清香,这里与"袅袅余愁"相结合,显得更加哀伤。
"不是银河无去路,先不去、后难游。" 最后的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犹豫。在这里"银河"可能象征着遥远而又神秘的目标或梦想,而"先不去、后难游"则是一种对于时机选择的深刻感悟,意味着如果错过最佳时机,未来将会更加艰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