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绣衾(其三)

当年三五舞太平。醉归来、花影满庭。

办永夜、重开宴,笑姑苏、万眼未明。

而今绕市歌儿马,客黄昏、细雨满城。

十年事、去如水,想家人、村庙看灯。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鉴赏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恋绣衾(其三)》,创作于宋末元初。诗中的意境分为两部分,前半部描绘了往昔欢乐的场景,后半部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怀念过往。

“当年三五舞太平。醉归来、花影满庭。”这里借“三五”指代青年时期的欢愉岁月,“舞太平”隐含着一统天下的美好愿望,而“醉归来”和“花影满庭”则描绘出一种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办永夜、重开宴,笑姑苏、万眼未明。”诗人通过设宴连夜,展现了对欢乐时光的珍惜与延续,同时“笑姑苏”可能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万眼未明”则反映出旁人的不解或是对自己行为的无奈。

而后半部诗意转折:

“而今绕市歌儿马,客黄昏、细雨满城。”这里的“绕市歌儿马”描绘了当前的繁华景象,但这种繁华却与诗人的心境不符,他更感到是一种孤独和异乡飘零之感,“客黄昏、细雨满城”则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凄凉。

“十年事、去如水,想家人、村庙看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以及对家庭和故土的深切思念,“十年事”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带走了许多往事,“想家人”则是对亲人的怀念,而“村庙看灯”可能指的是一种平静而纯朴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不满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悲凉。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恋绣衾(其二)或送肉色牡丹同赋

困如宿酒犹未销。满华堂、羞见目招。

忽折向、西邻去,教旁人、看上马娇。

肉色似花难可得,但花如、肉色妖娆。

谁说汉宫飞燕,到而今、犹带脸潮。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恋绣衾(其一)宫中吹箫

胭脂不涴紫玉箫。认宫中、银字未销。

但凤去、台空古,比落花、无第二朝。

天涯流落哀声在,听乌乌、不似内娇。

漫身似、商人妇,泣孤舟、长夜寂寥。

形式: 词牌: 恋绣衾

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浣溪沙(其六)

暮暮相望夕甫谐。针楼巧巧似身材。

下头无数老人媒。

昨夜竹林那得见,朝来乾鹊是空回。

人间五日后能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