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二)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馀《乞米》。

形式: 古风

翻译

元章每天都写很多信,一生辛劳却无人欣赏。
即使在地上画饼也未必能解饥饿,他只想让馋嘴的人流出渴望的口水。
珍贵的书画没有了装裱,显得破旧,但仍令人惊叹,仿佛出自圣贤之手。
他在忍饥挨饿中读书,泪水如同洗涤,就像鲁公的《乞米帖》一样感人。

注释

元章:人名,可能指某位诗人或书法家。
日千纸:形容写作非常勤奋,每天写很多信。
画地为饼:比喻无法满足的欲望或空想。
痴儿:这里指对艺术有强烈兴趣但可能物质条件匮乏的人。
锦囊玉轴:形容书画装帧精美,价值不菲。
鲁公:指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乞米》是他的一幅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其二)》。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 这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书法大师元章作品的极高赞赏,他每天观赏数百幅作品,对比之下,自己却感到平生的努力仿佛无人能够理解其美。

“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 这两句则是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描述,强调了元章作品的魅力,如同画在地上成饼,虽然看起来不像,但足以引起人们的食欲,让人垂涎三尺。

“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 这两句诗中,“锦囊玉轴”形容书法作品的珍贵和高雅,而“无趾”则意味着这些作品没有留下任何瑕疵或不足。后半句表达了苏轼对元章艺术造诣的惊叹,觉得就像是圣智之作。

最后,“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馀《乞米》。” 这两句则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他因为饿而强迫自己看书,泪水涟涟,这种境遇让他想起了古代诗人鲁公(孔子弟子)在贫困时写下的《乞米》。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其一)

诗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其二)

君家家学陋相如,宜与诸儒论石渠。

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札奏新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其一)

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其二)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