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偕游响应山观瀑泉饮漱玉亭上分复磴拥危泉赋磴韵十四

溪山晴色妍,桃李春意剩。

野服乌角巾,郊游偶乘兴。

同行皆好宾,乐此境物胜。

古寺临清潭,鸣泉落危磴。

孤亭上云雨,木末渺难认。

林深行渐迷,谷虚语相应。

阴壑号悲风,悬萝碍飞镫。

扫花坐寒石,意与幽事称。

崖巅记曾游,藓湿墨痕凝。

登高浩怀古,岁月如堕甑。

百年几朝昏,今昔一长凭。

道人苦将迎,颇亦厌车乘。

他时营菟裘,隙地傥可赠。

举杯酌山灵,兹语为我證。

形式: 古风

翻译

溪水边的山色明媚,桃花李花春意正浓。
身着野外服装头戴乌角巾,偶尔出游只为乘兴而来。
同行的都是好友,欣赏这美景更觉愉快。
古老的寺庙坐落在清澈的潭边,泉水从陡峭的台阶落下。
孤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高处树木难以辨识。
深入林中行路渐迷,山谷空旷回声阵阵。
山谷深处传来悲风的呼啸,藤蔓阻碍了马蹄的前行。
坐在冰冷的石头上扫去落花,心境与这隐秘之事相称。
记得曾在崖顶游玩,青苔湿润,字迹已模糊。
登高望远,思绪飘向古代,感叹时光如漏壶中的水滴流逝。
人生短暂,朝代更迭,今日之事只能长久回忆。
僧人疲于应酬,也厌倦了乘车奔波。
将来希望能在此处建个小屋,如果能赠送一块土地就更好了。
举起酒杯敬山神,这些话语作为我的见证。

注释

溪山:山水景色。
妍:美丽。
桃李:桃花和李花。
春意:春天的气息。
野服:野外服装。
乌角巾:黑色无边帽。
郊游:郊外游玩。
乘兴:随意而行。
好宾:好朋友。
境物胜:景色优美。
古寺:古老的寺庙。
清潭:清澈的水潭。
鸣泉:泉水声。
危磴:陡峭的台阶。
孤亭:孤独的亭子。
木末:树梢。
林深:树林深处。
谷虚:山谷空旷。
阴壑:阴暗的山谷。
悬萝:悬挂的藤蔓。
扫花:清扫落花。
幽事:隐秘之事。
藓湿:青苔湿润。
墨痕:字迹。
登高:登山。
浩怀:广阔的心怀。
岁月:时光。
如堕甑:比喻时光流逝。
百年:一生。
朝昏:朝代更替。
道人:僧人。
车乘:乘车。
菟裘:隐居的地方。
隙地:空闲的土地。
山灵:山神。
兹语:这些话语。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溪山间的美景和诗人与友人一同郊游的乐趣。首句"溪山晴色妍,桃李春意剩"展现了明媚的春光和盎然的生机。诗人身着简朴的"野服乌角巾",乘兴出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共同欣赏这胜景。

他们来到古寺,周围是清澈的潭水和潺潺的鸣泉,"古寺临清潭,鸣泉落危磴"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氛围。诗人登上"孤亭",云雾缭绕,视野开阔,但又因树木茂密而难以辨识远方。在山谷间行走,声音在空旷中回荡,增添了神秘感。

诗人坐在寒石上,清扫落花,沉醉于自然的静谧之中,"意与幽事称"表达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回忆起昔日游览的痕迹,"藓湿墨痕凝",更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登高远望,诗人感慨时光易逝,"岁月如堕甑",感叹人生短暂。

诗人与道人交谈,表达出对繁琐世俗的厌倦,希望能寻得一处宁静之地养老,"他时营菟裘,隙地傥可赠"。最后,诗人举杯向山灵祝酒,以诗为证,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宋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4)

陈必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龙山精舍

偶贪禅宇静,襆被到深林。

夜榻僧同话,寒檐客自吟。

窗明疑积雪,树黑怪常阴。

犹恨匆匆出,丁宁约重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石泉云间明府叔(其一)

容易成离索,临分重忍言。

夜船杨柳岸,晓枕荻花村。

山雨断云脚,溪风生浪痕。

悬知自公退,怀抱欠同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漫赋

篝灯读易听更残,微雨萧萧独闭关。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数茎须为忧时白,一点心犹报国丹。

未肯轩裳便尘土,此身翻恐误儒冠。

形式: 七言律诗

题东坡画像

东坡先生谪仙人,骑鲸海宇几十春。

麾呵日月斥八极,笑触丰缺天不嗔。

万里归来故无恙,诸公非复先朝臣。

空令后世拜公像,洛阳宫阙今成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