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六)

了生始可言常事,知性方能议大猷。

只此长川无昼夜,为谁驱逼向东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只有活过一生,才能谈论平凡之事,
了解人性后,才能讨论深远的大计。

注释

了生:经历过一生。
始:才。
可:能够。
言:谈论。
常事:平常的事情。
知性:了解人性。
方:才。
能:能够。
议:讨论。
大猷:深远的计划或大计。
只此:唯有。
长川:长长的河流。
无昼夜:不分日夜。
为谁:为了谁。
驱逼:驱使。
向东流:向着东方流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中的第二十六首。它以深沉的哲理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首句"了生始可言常事",意指只有真正理解生命的存在和本质,才能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次句"知性方能议大猷",强调智慧和理解力对于理解和处理重大事务的重要性。

后两句"只此长川无昼夜,为谁驱逼向东流",以江河日夜不息的流淌象征生命的流逝和自然规律,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万事万物都在自然法则的驱动下向前发展,无法逆转。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生命、智慧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五)

郏鄏城中同德友,凤凰楼下会中秋。

芳樽倒尽人归去,月色波光战未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四)

云无一缕干明月,桥有千寻卧渌波。

料得人间无此景,中秋对月兴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三)

前朝无限贵公卿,后世徒能记姓名。

唯此天津桥下水,古今都作一般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二)

隋唐而下贵公卿,近世风波走利名。

借问天津桥下水,当时湍急作何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