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忠斋

五年新召綍,六馆旧儒冠。

枌社年来好,棠阴种处难。

家贫书簏富,居隘酒尊宽。

郡府多咨问,阎闾遂妥安。

少游乡誉蔼,老杜士心欢。

盘屈千军笔,迟回四品官。

使车将秣马,仙驭已鞭鸾。

忆昔亲师范,论交在岁寒。

离群虽苦早,为善每相观。

顷日留班著,临风欠羽翰。

嗣音无间断,满纸话辛酸。

归恨幽明隔,时将简牍看。

殊方悲宿草,馀庆属庭兰。

身世谁能驻,声名死不□。

涉江传楚些,有泪湿毫端。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杨忠斋》由元代诗人张伯淳所作,是对杨忠斋的深切缅怀。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杨忠斋生前德行和功绩的赞誉,也流露出对其逝世的哀痛之情。

首句“五年新召綍,六馆旧儒冠”描绘了杨忠斋从新被朝廷征召,到其在六馆(古代藏书、讲学的场所)的旧日身份,体现了他作为学者和官员的双重身份与成就。

“枌社年来好,棠阴种处难”两句,通过枌社(古代祭祀先贤的地方)和棠阴(棠树下的阴凉处,常比喻官宦之家)的对比,既赞美了杨忠斋的品德如枌社般高尚,又暗示了其去世后,棠阴难再,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家贫书簏富,居隘酒尊宽”则展现了杨忠斋虽生活清贫,但内心丰富,以书籍为伴,以酒自宽的情境,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热爱学问的人生态度。

“郡府多咨问,阎闾遂妥安”说明杨忠斋在地方治理上深受百姓爱戴,他的离去让地方安宁受到影响,表达了民众对他的怀念。

“少游乡誉蔼,老杜士心欢”引用杜甫诗句,赞扬杨忠斋年轻时就享有乡间的美誉,晚年更是心满意足,表达了对其一生成就的认可。

“盘屈千军笔,迟回四品官”形容杨忠斋文采斐然,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同时也在官场中取得了较高的地位,体现了其才华与官职的匹配。

“使车将秣马,仙驭已鞭鸾”预示着杨忠斋即将远行,可能是指其去世,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灵魂升天的祝愿。

“顷日留班著,临风欠羽翰”表达了诗人希望杨忠斋能留下更多的著作,以及对其逝世的惋惜之情。

“嗣音无间断,满纸话辛酸”说明杨忠斋去世后,其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于人们心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

“归恨幽明隔,时将简牍看”表达了诗人对杨忠斋逝世的遗憾,以及经常翻阅其遗作以寄托哀思。

“殊方悲宿草,余庆属庭兰”指出杨忠斋虽然去世,但其精神和影响仍在,如同庭兰(庭院中的兰花)一般,继续在后人心中绽放。

“身世谁能驻,声名死不□”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杨忠斋名声永存的肯定。

“涉江传楚些,有泪湿毫端”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引用楚辞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因杨忠斋逝世而悲伤至极,以至于泪水浸湿了手中的笔,生动地描绘了哀悼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杨忠斋生平事迹的回顾和对其逝世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其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收录诗词(77)

张伯淳(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彭莱山

总是江南倦客,君平到处生涯。

老去黄尘没马,襟期付与莺花。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病齿二首(其一)

萧萧一室老维摩,风日佳时电影过。

病里不分春早晚,子规啼处夕阳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病齿二首(其二)

宿有愆尤在齿牙,闭门经月卧沈疴。

杏园旧梦还重醒,无奈红绫饼餤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山居

兀兀山居觉日长,旧时松槚又成行。

本无世虑何须遣,一缕晴窗柏子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