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隆

青山慊吾意,舟子莫余违。

言兹隆中游,兀坐敞舷扉。

须臾来万状,云水镇依依。

俨居方池中,四面单翠帏。

偃仰断且续,高下堕还飞。

插天蔽星斗,伏地堪渔矶。

平平罗几案,整整列鼓旗。

大将坐横剑,万马纷而驰。

呀然散不收,忽合如长围。

如行图画中,而罔笔墨畦。

平生跌宕怀,老大丘壑姿。

不图行役地,乃与胜境期。

惜哉南北人,安得久于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青山为背景,通过舟子的视角,展现了七里隆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想象,将自然景观与军事场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神秘的氛围。

首句“青山慊吾意”,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的喜爱之情,青山仿佛理解了他的心意。接着,“舟子莫余违”则暗示了诗人独自一人乘舟游览的情景,希望舟子不要打扰他欣赏美景的心境。

“言兹隆中游,兀坐敞舷扉”描述了诗人坐在船头,面对着隆中的景象,心情宁静,打开了船窗,让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接下来的“须臾来万状,云水镇依依”描绘了云水在风中变化万千,但始终与船相伴,给人以宁静之感。

“俨居方池中,四面单翠帏”则将视线转向船内,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包围之中,四周是翠绿的帷幕,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宁静的空间感。“偃仰断且续,高下堕还飞”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云水的流动与变化,既有断续的节奏感,又有上下翻飞的灵动。

“插天蔽星斗,伏地堪渔矶”进一步描绘了云水的高远与广阔,它们似乎可以遮蔽天空中的星辰,同时又低垂到地面,成为钓鱼的佳处。接下来的“平平罗几案,整整列鼓旗”则将这种自然景象与军事元素相结合,仿佛在一片平静的水域上,摆放着整齐的桌案和排列的旗帜,暗示着某种秩序与力量的存在。

“大将坐横剑,万马纷而驰”则通过比喻,将云水的流动比作大将横剑指挥千军万马,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随后的“呀然散不收,忽合如长围”则描绘了云水在风的作用下,时而分散,时而聚合,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循环之美。

“如行图画中,而罔笔墨畦”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中,却找不到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纯粹与真实。

最后,“平生跌宕怀,老大丘壑姿。不图行役地,乃与胜境期”表达了诗人平生的豪放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即使在旅途中也能遇到如此美妙的风景,让他感到惊喜和满足。

“惜哉南北人,安得久于斯”则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感叹自己作为南北之人,难以长久停留于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丰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0)

文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温州之命柬启南

野人安陇亩,方春亟农工。

谁传一尺诏,置我樊笼中。

缅怀汉四皓,亦有楚两龚。

斯人咸肆志,衰病顾登庸。

圣君岂不怜,万里谁为通。

新诗特劝驾,惭愧石田翁。

形式: 古风

博平春半述怀

土城半颓人十户,月出无烟望多树。

树枯自念天正寒,雪消忽计春将暮。

却怜青帝亦世情,可奈东风不相顾。

野老立庭言貌古,漫呼尔汝忘官府。

府牒联翩呵不辨,从吏木僵心益苦。

真性不揖督邮怒,独抱瑶琴调鹤舞。

平生肯落尘网牵,居然朗诵逍遥篇。

天地造化一炉冶,万物销铸犹铜铅。

嫫母施朱西子丑,松柏黯淡桃李鲜。

浮云富贵聊尔耳,被酒北窗高枕眠。

不能作书上宰相,不能内徙如登仙。

不能饱和渊明诗,不能遗爱受一钱。

簿书往复祗押字,官舍间寂如逃禅。

饥民且勿向我泣,我不谋迁敛尔急。

今年休怨役不均,新来县官难处分。

形式: 古风

张宪副山水障子

山高出云在平地,千村万落连春水。

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瀰瀰。

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閒花红半垒。

忽见芳洲草泺间,微露楼台烟雨里。

山家茅屋昼不关,背暄高阁深厓间。

山人对奕长不语,客载小舟何时还。

斜桥引出瀼西路,欹岸直抵泾南渡。

开图恍入洞庭游,又似天台灵隐去。

耳边汨汨闻溪声,堂上真疑结岚雾。

蓬莱阆苑想在此,青鞋布袜宜相顾。

试问神仙结游伴,却我冠裳尘土满。

几时置我图画中,还似神仙更萧散。

形式: 古风

留别沧州先生

东去清风满浙帆,东瓯更在浙东南。

班行已失群公队,陋巷犹停长者骖。

中外于人何可择,卑微在我本来甘。

平生学道求无愧,此去亲民况所耽。

疏远渐劳京国梦,暌离偏惜故人谈。

时名有忌愁多取,宦业如禅且静参。

县僻还闻山水胜,地连粗喜土风谙。

遥应到日思君地,秋水凝神月满潭。

形式: 排律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