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副山水障子

山高出云在平地,千村万落连春水。

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瀰瀰。

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閒花红半垒。

忽见芳洲草泺间,微露楼台烟雨里。

山家茅屋昼不关,背暄高阁深厓间。

山人对奕长不语,客载小舟何时还。

斜桥引出瀼西路,欹岸直抵泾南渡。

开图恍入洞庭游,又似天台灵隐去。

耳边汨汨闻溪声,堂上真疑结岚雾。

蓬莱阆苑想在此,青鞋布袜宜相顾。

试问神仙结游伴,却我冠裳尘土满。

几时置我图画中,还似神仙更萧散。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与人间生活的情趣。诗人通过“山高出云在平地”开篇,巧妙地将山峰与云彩的关系呈现出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接着,“千村万落连春水”,描绘了广阔乡村与潺潺流水的和谐景象,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瀰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湿润与生机,仿佛天地间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随后,“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閒花红半垒”则细致地刻画了树木与花朵的色彩对比,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

“忽见芳洲草泺间,微露楼台烟雨里”描绘了偶然发现的一处美景,楼台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而“山家茅屋昼不关,背暄高阁深厓间”则转向对山中人家的描写,白天门户敞开,背靠温暖的高阁,置身于幽深的山崖之间,生活宁静而安逸。

“山人对奕长不语,客载小舟何时还”表现了山中人的悠闲自得,以及来访者与主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后,“斜桥引出瀼西路,欹岸直抵泾南渡”描绘了前往另一处风景的路径,充满了探索与期待。

“开图恍入洞庭游,又似天台灵隐去”则表达了诗人对所见景色的赞叹,仿佛置身于洞庭湖或天台山的仙境之中。耳边的溪水声,堂上的岚雾,都让人心生向往。诗人想象自己如同仙人一般,穿着青鞋布袜,与神仙结伴游历,远离尘世的喧嚣。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融入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

收录诗词(50)

文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沧州先生

东去清风满浙帆,东瓯更在浙东南。

班行已失群公队,陋巷犹停长者骖。

中外于人何可择,卑微在我本来甘。

平生学道求无愧,此去亲民况所耽。

疏远渐劳京国梦,暌离偏惜故人谈。

时名有忌愁多取,宦业如禅且静参。

县僻还闻山水胜,地连粗喜土风谙。

遥应到日思君地,秋水凝神月满潭。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入雁荡

山深断车马,鸡犬亦萧疏。

涧道散苍莽,峰峦翔紫虚。

扳援绝鸟道,宛转得僧庐。

不觉凌绝顶,身寒云满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泰安灵岩寺

疋马强支持,长途入翠微。

山高日初上,秋老树还稀。

门外一溪隔,林中孤衲依。

虚堂云卧冷,似醉未能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永嘉县斋怀沈石田

自古清晖地,分官得永嘉。

秋深热后雨,霜薄树犹花。

到海江流尽,带山城郭斜。

乘船看脩竹,疑是到君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