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王哲的《祝英台·咏骷髅》是一首以骷髅为题材的抒怀小令,通过描绘郊野所见的骷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虚幻的深刻感慨。
"无事闲行郊野过",诗人以悠闲的步履漫游野外,无意间看到一副破旧的棺材,引出下文对骷髅的描写。“见棺函板破”,寥寥几字勾勒出一副荒凉景象,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里头白白一骷髅,独潇洒愁愁",白骨伶仃,独自躺在那里,透露出一种孤寂和哀愁,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情。“潇洒”与“愁愁”形成对比,更显其境遇的凄凉。
"为甚因缘当路卧",诗人疑惑为何这骷髅会出现在路上,成为人们来往的阻碍,引发了人们对生死、善恶的思考。“往来人诽谤”,路过的人们对其评头论足,反映出世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他人的揣测。
"在生昧昧了真修",这里暗指人生在世,往往被世俗蒙蔽,未能真正理解修行的意义。“昧昧”形容不明所以,而“真修”则指向内心真正的修炼和觉悟。
最后,“这回却休休”,诗人似乎看透了一切,明白生命终将归于尘土,不如放下执着,就此释然。“休休”二字,流露出一种超脱和豁达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骷髅为载体,寓言式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虚幻,以及对超脱世俗观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