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春台慢/宴春台.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

丽日千门,紫烟双阙,琼林又报春回。

殿阁风微,当时去燕还来。五侯池馆频开。

探芳菲、走马天街。重帘人语,辚辚绣轩,远近轻雷。

雕觞霞滟,翠幕云飞,楚腰舞柳,宫面妆梅。

金猊夜暖、罗衣暗裛香煤。

洞府人归,放笙歌、灯火楼台。下蓬莱。

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

形式: 词牌: 燕春台

翻译

阳光照耀着千门万户,紫烟缭绕在双阙之上,琼林又迎来了春天的回归。
宫殿微风轻拂,那时离去的燕子如今又飞回。五侯的池馆频繁开放。
人们探寻芬芳花朵,骑马游走在天街上。重重帘幕后传来交谈声,如同远处的轻雷。
精美的酒杯映照着霞光,绿色的帷幕如云般飘动,女子们像楚腰柳枝般曼舞,宫女们的脸上画着梅花妆。
夜晚金兽香炉温暖,华丽的衣物散发着香气。
仙府的人们归来,笙歌宴乐,灯火通明,如同仙境。
仍有月下花影,清冷而徘徊。

注释

丽日:明媚的阳光。
紫烟:紫色的烟雾,可能指宫殿的袅袅炊烟。
琼林:美玉般的园林,比喻皇家园林。
殿阁:宫殿的楼阁。
五侯:古代指权贵或显赫人物。
芳菲:芬芳的花草。
雕觞:雕刻装饰的酒杯。
翠幕:绿色的帷幕。
楚腰:形容女子细腰,源自楚国的审美。
宫面:宫廷女子的妆容。
金猊:香炉,形状似狻猊(狮的一种)。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此处指仙境。
花上月:月光照在花上。
清影:清冷的影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宴会场景,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宫廷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与赞美。

"丽日千门,紫烟双阙,琼林又报春回。" 这四句以宏伟的宫殿建筑为背景,通过对阳光、云烟和珍珠林的描绘,传达了春天的到来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殿阁风微,当时去燕还来。五侯池馆频开。探芳菲、走马天街。" 这几句写出了宴会举行时的和煦气氛,燕子归来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而五侯池馆的频繁开放则显示了春日游乐的热闹场面。

"重帘人语,辚辚绣轩,远近轻雷。雕觞霞滟,翠幕云飞,楚腰舞柳,宫面妆梅。" 这些句子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写,如帘中的低语、轩窗上的装饰、远近的雷声以及雕刻的云气等,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欣赏。

"金猊夜暖、罗衣暗裛香煤。洞府人归,放笙歌、灯火楼台。下蓬莱。犹有花上月,清影徘徊。"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夜晚情景,金猊的温暖与罗衣下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安逸舒适的氛围,而洞府人归和放歌等细节,则让读者感受到一天活动的结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宫廷春日宴会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

轻屟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

有情应得撞腮春。

夜短更难留远梦,日高何计学行云。

树深莺过静无人。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浪淘沙令

肠断送韶华。为惜杨花。雪球摇曳逐风斜。

容易著人容易去,飞过谁家。聚散苦咨嗟。

无计留他。行人洒泪滴流霞。

今日画堂歌舞地,明日天涯。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破阵乐.钱塘

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府。

郡美东南第一,望故苑、楼台霏雾。

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

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灯烛,长衢如昼,暝色韶光,几许粉面,飞甍朱户。

和煦。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

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

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

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形式: 词牌: 破阵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