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落成郡庠诸生毕集因作诗以勉之

多士如林古豫章,不应较艺寓僧房。

一朝尽辟荆榛地,万础俄新翰墨场。

文笔要同孤塔耸,词源宜与两湖长。

会看从此飞鸣去,九万鹏程未易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众多才子聚集的古老豫章,不应只在僧舍中比试才艺。
忽然间,荒芜之地被开垦成新的文化场所。
文章风格应如同孤独高塔般独特,词源丰富应与两湖文化相媲美。
预见未来,他们必将展翅高飞,鹏程万里难以估量。

注释

多士:众多才子。
如林:众多的样子。
古豫章:古代的豫章地区,这里指代人才辈出的地方。
较艺:较量技艺。
寓僧房:寄居在僧舍。
尽辟:彻底开辟。
荆榛地:荒芜的土地,比喻文化尚未发达之处。
万础:众多的基础,象征新建的文化设施。
俄新:忽然崭新。
文笔:文章风格。
孤塔:比喻独特的文学风格。
词源:创作灵感源泉。
两湖:指湖南和湖北,历史上文化繁荣之地。
会看:预见将来。
飞鸣去:展翅高飞。
九万鹏程:比喻远大的前程。
未易量:难以估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学府建设完成,文人墨客济济一堂的盛况。开篇“多士如林古豫章,不应较艺寓僧房”两句,意在表达学府之所以建成,是为了聚集众多才子俊彦,而不应仅止于佛寺中沉默修行的寂寞生活。接着,“一朝尽辟荆榛地,万础俄新翰墨场”进一步强调了学府的建设是突然之间开辟出一片广阔的知识领域,为文人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文笔要同孤塔耸,词源宜与两湖长”则是在比喻学府中的人才如同高耸入云的孤塔,而他们的文学创作之源泉则应该像两湖(可能指南北两个著名的湖泊)那样宽广无边。这些比喻都在强调学府孕育人才的重要性。

最后,“会看从此飞鸣去,九万鹏程未易量”表达了对未来学子们将会有所成就,甚至能够飞黄腾达,取得不凡的成就。"九万鹏程"形象地描绘出前途无量、光明璀璨的学习和创作道路,而“未易量”则表示这种成就不是轻易可以衡量的。

整首诗洋溢着作者对学府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期待,以及对未来文学创作的无限憧憬。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联想,诗人勉励后来者要珍惜这片净土,不断追求文艺创新的高度。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远老自和前诗再寄复次韵

雪到梅开恰欲漫,扶藜得得绕湖山。

折将冷蕊疏枝去,浸在明窗净几间。

一见已堪资琢句,细看还足助怡颜。

只愁冰艳相侵逼,映得衰翁鬓愈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远老惠雪中观梅诗次韵以谢

山头飞雪已漫漫,云散须臾复见山。

踏雪不辞来野外,爱梅须遍走林间。

为怜孤艳思经目,拟索疏枝笑解颜。

师肯相过宜及早,预愁花点绿苔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陈时中法台得郡而归喜而成诗

去岁秋风话别离,今秋俄报有归期。

自应冠豸登三院,何遽凭熊把一麾。

治行伫为千里最,才猷已是九重知。

莫辞小憩留仙隐,伴我花前倒玉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到双胜匆匆不及款舟中成小诗寄良器兼简杨宰

海滨何处足春风,尽在王孙小圃中。

雨洗山光供几席,日移花影上帘栊。

扁舟回首烟波隔,尊酒何时笑语同。

若对扬雄赏幽胜,杯行应亦话衰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