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斋归自海上见访

拂石为床席白云,鲸鱼背上有归人。

谏书檄草俱成血,野服黄冠再见身。

麈尾悲酸浑欲死,灯前潇洒俨如神。

更阑万籁收沉尽,地阔天高两主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石头上拂拭出床席,躺在白云间,有归人坐在鲸鱼背上。
劝谏的文书和檄文都写得满含鲜血,我再次穿上粗布衣,戴上黄冠。
手中麈尾悲痛欲绝,仿佛生命垂危,在灯下却显得超然洒脱如神一般。
夜深万籁俱寂,天地广阔,只剩我和明月作为主宾对话。

注释

拂石:擦拭石头。
床席:睡觉的地方。
鲸鱼背:比喻奇异或不寻常的环境。
归人:归乡的人。
谏书:劝谏的文书。
俱成血:充满情感,形容写得辛苦。
野服黄冠:简朴的服装,隐士装扮。
麈尾:古代官员用来驱赶蚊蝇的手持装饰品。
悲酸:悲凉凄苦。
灯前:灯光下。
俨如神:像神一样。
更阑:夜深。
万籁:各种声音。
沉尽:消失。
地阔天高:形容天地广大。
两主宾:诗人与月亮,象征心灵的对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生活的情景。开篇“拂石为床席白云,鲸鱼背上有归人”写出了隐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仿佛海中的鲸鱼都能感应他的归隐之心。

接着,“谏书檄草俱成血,野服黄冠再见身”透露出隐者的内心世界,他可能曾经是朝廷中的一员,因事被迫离去,如今在山中以草木为伴,其情感深沉到仿佛文字都化作了鲜血。

“麈尾悲酸浑欲死,灯前潇洒俨如神”则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绪。隐者用麈尾(一种画笔)书写着自己的悲哀,但却又不忍心让这些情感消逝,因此在灯光下潇洒自如,仿佛超脱尘世。

最后,“更阑万籁收沉尽,地阔天高两主宾”表达了隐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不愿被世俗羁绊,更想在广阔的地球和辽阔的苍穹之间,自由地翱翔,无拘无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隐者的内心世界的剖析,展现了一个超脱红尘、自在飞翔的理想境界。

收录诗词(10)

刘应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朱梧月

早岁出山交识广,晚年闭户子孙单。

酒边谈笑俱成史,病后风骚尚可坛。

直向九泉寻辈行,肯留百世说艰难。

江空云冷衣冠尽,猿鹤羞人指亦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挽罗榷院子远(其三)

尝忆东华裹饭时,五千字挟海潮飞。

臣愚敢避权奸忤,主弱宁知国事非。

相马有奇堪下拜,屠龙无用只空归。

江南文物侵寻尽,洒泪单传第一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挽罗榷院子远(其一)

共说门庭王谢盛,谁知骨相岛郊穷。

躬行自得前贤法,家礼犹还三代风。

脚迹肯随权要出,头衔宁与浊流同。

湖山寒食多新鬼,地下何颜见此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罗榷院子远(其二)

国亡何忍家偏活,百鬼欺淩任所遭。

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

修持惯习甘辛苦,俯仰难容誉处高。

日月时同来去异,云间应叹众生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