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罗榷院子远(其二)

国亡何忍家偏活,百鬼欺淩任所遭。

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

修持惯习甘辛苦,俯仰难容誉处高。

日月时同来去异,云间应叹众生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国家灭亡怎忍心只顾自家存活,各种恶鬼欺凌只任凭命运摆布。
年老体衰伊川之志已减退七成,漂泊流离正如同屈原的《九章》悲歌。
修行之人早已习惯辛勤劳苦,身处高位却难以容忍赞誉。
日月交替,时光流逝,但人间的苦难却各不相同,天空中的云彩想必也在感叹众生的艰辛。

注释

国亡:国家灭亡。
何忍:怎能忍心。
家偏活:只顾自家存活。
百鬼:各种恶鬼。
淩:欺凌。
任所遭:任凭命运摆布。
老大:年老。
伊川:指伊川学派,古代哲学流派。
七分易:减退七成。
飘零:漂泊流离。
正则:如同。
九章骚:《九章》, 屈原作品,这里代指悲苦诗篇。
修持:修行。
惯习:早已习惯。
甘辛苦:甘愿辛劳。
俯仰:身处高位。
难容:难以容忍。
誉处高:赞誉。
日月:日月。
时同来去异:时间交替,但人间情境各异。
云间:天空中。
众生劳:众生的艰辛。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家沦亡、个人遭遇困顿时的深沉忧虑和不忍之情。"国亡何忍家偏活,百鬼欺淩任所遭"两句,抒发了面对国家灭亡而个体却还苟且于世的无奈与悲哀,"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则是通过古人评价人才和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才华未被赏识,处境多舛的感慨。接下来的"修持惯习甘辛苦,俯仰难容誉处高",展示了诗人在困顿中仍保持着坚守本心、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自身评价过高而不得志的无奈。最后两句"日月时同来去异,云间应叹众生劳"则是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以沉郁的情调、细腻的心理刻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建了一幅历史沧桑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图景。

收录诗词(10)

刘应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青山

曾诵先生感寓诗,如今似写我心悲。

西施贫处无盐笑,乌获饥来竖子期。

不士不农焉用彼,无齐无楚竟何之。

光阴未老人先老,荒草斜阳泣断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五云观

雨绝春风和,沉栖慕遐瞩。

野火开丛荆,遥岑路径熟。

极顶如掌平,群峰四环矗。

人言古观基,突兀此有屋。

半岭汲饷劳,跻攀怨僮仆。

一朝风霆怒,捲落置前麓。

至今五云宫,宛在平原曲。

年代远莫稽,儿童记樵牧。

每闻风雨时,钟声隐岩谷。

披寻杳无迹,灵境信非俗。

苔花蚀碎瓦,字迹不可读。

居人传神奇,客子骇心目。

振襟坐危磐,阆风想晞沐。

转石落悬岩,砰雷震山腹。

徘徊不能去,登览兴未足。

一笑下田家,题诗寄游躅。

形式: 古风

义上人归自武林戏作四偈(其四)

身世总为闲伎俩,生前须了恶因缘。

把茅约子归云壑,品字柴头坐说禅。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义上人归自武林戏作四偈(其二)

行脚从来笑赵州,草鞋踏破竟何求。

百千三昧无穷义,不出颐庵拄杖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