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罗榷院子远(其三)

尝忆东华裹饭时,五千字挟海潮飞。

臣愚敢避权奸忤,主弱宁知国事非。

相马有奇堪下拜,屠龙无用只空归。

江南文物侵寻尽,洒泪单传第一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常常想起在东华读书的日子,五千字的文章像海潮般涌动。
我愚钝,敢于触犯权奸,即使会遭遇不公,君主软弱,怎能不知国家事务的混乱。
识别千里马的才能值得尊敬,但试图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只能空手而归。
江南的文化遗产逐渐消逝,我只能含泪传承那最初的衣钵。

注释

东华:古代学府名,这里指读书的地方。
五千字:形容文章篇幅长,学问深厚。
权奸:有权势且心术不正的人。
国事非:指国家政务的混乱或不正常。
相马:比喻识别人才。
屠龙:比喻不切实际的行动,此处指试图改变现状。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历史上文化繁荣之地。
文物:历史文化遗迹和典籍。
第一衣:可能指代家族或学术传承的重要物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应凤的作品,名为《挽罗榷院子远(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不满的诗。

“尝忆东华裹饭时”一句,通过回忆古代圣明之君东华帝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境界的怀念。“五千字挟海潮飞”,则是夸张地形容自己才华横溢,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潮。

“臣愚敢避权奸忤”一句,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参与或忍受朝廷中的腐败和邪恶行为,同时也流露出对君主无能的批评。“主弱宁知国事非”,进一步强调了在君王软弱的情况下国家大事难以理顺。

“相马有奇堪下拜”一句,可能是指诗人有识别人才的能力,但在现实中却不得施展,这里的“相马”即评估马匹之才,也可比喻为鉴赏人才。“屠龙无用只空归”,则是通过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屠龙英雄无法施展其才能,只能空手而归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无力感和悲凉情绪。

“江南文物侵寻尽”一句,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追忆与留恋,可能是指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探求。“洒泪单传第一衣”,则是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深切的哀伤和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古典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示了一位士人在政治低潮时期的失望与无力,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

收录诗词(10)

刘应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罗榷院子远(其一)

共说门庭王谢盛,谁知骨相岛郊穷。

躬行自得前贤法,家礼犹还三代风。

脚迹肯随权要出,头衔宁与浊流同。

湖山寒食多新鬼,地下何颜见此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罗榷院子远(其二)

国亡何忍家偏活,百鬼欺淩任所遭。

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

修持惯习甘辛苦,俯仰难容誉处高。

日月时同来去异,云间应叹众生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寄青山

曾诵先生感寓诗,如今似写我心悲。

西施贫处无盐笑,乌获饥来竖子期。

不士不农焉用彼,无齐无楚竟何之。

光阴未老人先老,荒草斜阳泣断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五云观

雨绝春风和,沉栖慕遐瞩。

野火开丛荆,遥岑路径熟。

极顶如掌平,群峰四环矗。

人言古观基,突兀此有屋。

半岭汲饷劳,跻攀怨僮仆。

一朝风霆怒,捲落置前麓。

至今五云宫,宛在平原曲。

年代远莫稽,儿童记樵牧。

每闻风雨时,钟声隐岩谷。

披寻杳无迹,灵境信非俗。

苔花蚀碎瓦,字迹不可读。

居人传神奇,客子骇心目。

振襟坐危磐,阆风想晞沐。

转石落悬岩,砰雷震山腹。

徘徊不能去,登览兴未足。

一笑下田家,题诗寄游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