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郑州时的所见所感和内心情感。开篇“二年青海困征鞍,归望天威咫尺间”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的辛酸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青海为古代边疆之地,征鞍象征着长时间的战役与奔波,“二年”则显示出时日漫长,心中积累的情感如同咫尺可见的天威一般迫在眉睫。
接着“雨露忽颁西辅印,鸳鸾阻缀紫宸班”两句,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雨露代表着恩泽或天意,“西辅印”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印玺,意味着皇权的象征;“鸳鸾”则是古代宫殿前的神兽,比喻着官衙机构或朝廷,而“阻缀紫宸班”则暗示了朝政的混乱和官僚主义。
第三句“往来扰扰无虚日,应接纷纷祗强颜”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忙碌与压力。“往来扰扰”形容公务繁忙,而“无虚日”则表明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应接纷纷祗强颜”则透露出诗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官场斗争中的疲惫神情。
最后,“吏责无穷人事拙,梦魂时到旧家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公务繁琐、责任重大的不满以及渴望逃离的愿望。“吏责”指的是官员的责难和批评,“人事拙”则是形容世事纷争,难以应对;“梦魂时到旧家山”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怀念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展现了宋代官场生活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