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岁暮(其三)

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

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城郭依傍着荒草,风云笼罩着边境线。
还有许多昔日的老者,共同谈论着太平的岁月。
每年的使节带着皇家的恩典离去,秋天的防务鼓声中人们安然入睡。
谁又能料到,明君心中自有深意,抚摩大腿追忆起过去的繁荣时光。

注释

城郭:城墙和城郭,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
荒草:形容野外或废弃之地的杂草丛生。
极边:指偏远的边境地区。
故时:过去,旧时。
皇华:古代对使节的尊称,象征皇家的恩惠。
戍鼓:守卫边疆的士兵击打的鼓声,表示警戒或作息。
明主意:英明君主的心思、决策。
青毡:古时官吏出行携带的绿色地毯,象征官位和荣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孤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荒废城郭与老人的怀旧,对比现实与历史,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年代的渴望以及对明主英断的思考。

“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两句,以荒凉的边塞景象开篇,设定了一种孤寂与苍茫的情境。城郭被野草所覆盖,显示出一片荒废,而“风云带极边”则增添了天地辽阔之感。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这两句,诗人通过对老人的提及,引出了对往昔太平年华的追忆。这些老者仍旧在这里,与诗人共同缅怀那些安稳和平的日子。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两句,首先“岁聘皇华去”可能是在说时间的流逝与朝廷对边塞的关注减退。而“秋防戍鼓眠”,则是描写边塞军营中秋夜警报声与士兵们的睡眠,这里传递出一种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氛围。

最后,“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明主”的思考和怀念。这里的“明主”可能是指有才能、英明的君主,而“拊髀忆青毡”则是在回忆过去的某个场景,可能是一种物品或服饰,这里的“青毡”在古代通常是军人的服装,因此这句话可能是在怀念以前的军旅生活或者与军人相关的往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孤寂景象和老人们的太平年华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年代的渴望,以及对明主英断的思考。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妻兄张伯高(其二)

叹息青云器,功名指掌中。

星星今一老,衮衮看诸公。

饮剧休辞醉,文高不送穷。

丈夫心事在,未许俗人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留妻兄张伯高(其一)

千里三年别,轮肠日万周。

交亲谁得似,声气早相求。

把手儿能笑,开樽妇可谋。

天寒须且住,未放剡溪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益昌夜泊

孤舟了不梦邯郸,起凭阑干烟水閒。

五夜清风鸣鼓角,一天佳月悄江山。

客身憔悴衣尘黑,世路崎岖鬓发斑。

未决乘流便东下,明朝且复剑门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益昌僧寺静境轩

落照久未夕,断云低不飞。

孤舟上水急,归鸟度山微。

萧飒天涯鬓,淋浪醉后衣。

凭栏一笑去,客梦转头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