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访沈启南道中作

姑苏城中桃李花,风吹雨批成泥沙。

离群客子正无赖,对此不饮空咨嗟。

美人别来应瘦生,思之忽泛娄江行。

芳洲杜若何青青,青林隔岸啼春莺。

春莺嘤嘤求友声,人之听之无限情。

无限情,在今夕,疑义奇文赏还析。

大胜山阴兴尽回,道路空留往来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访问沈启南道中的所见所感。开篇以“姑苏城中桃李花”起笔,借景抒情,将苏州的春日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愁绪交织在一起。风风雨雨摧残着桃李花,化为泥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离群独处的无奈与哀叹。

接着,诗人想象远方的朋友因思念而消瘦,心中涌动着对友人的深深挂念,仿佛自己正沿着娄江前行,追寻那份情感的慰藉。芳洲上的杜若草青翠欲滴,与远处青林中春莺的啼鸣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春莺的啼鸣不仅唤起了诗人对友情的回忆,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憧憬。

最后,诗人感慨于这份情感的深厚与复杂,认为它远胜过山阴之行的简单快乐,因为其中蕴含着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美景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重阳庵

我游重阳庵,不见重阳子。

丹成飘然与世辞,骑龙遨游太清里。

三山等鳌簪,四海犹杯水。

万里一瞬间,千年片时耳。

后人作屋青山头,重阳不来人自游。

长风萧萧日杲杲,醉卧白石临清流。

青衣洞,深且幽,衔花野鹿鸣呦呦。

仰招浮云唤白鹤,吾将与尔仍丹邱。

形式: 古风

送莫同知弟北归赴试

省墓才南下,辞家又北征。

淮山临驿路,易水绕都城。

夜雨鸰原梦,春风雁塔名。

遥知曲江畔,骑马看花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吴铁峰

春色浓如酒,行行劝一杯。

送君嗟此别,执手问重来。

野鸟迎人语,林花著雨开。

维舟未忍发,日暮更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竹房

爱此竹房好,偏宜方外情。

前村江动月,清梵昼销声。

讲后雨花乱,风来天籁鸣。

与师分半榻,高卧尽馀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