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房

爱此竹房好,偏宜方外情。

前村江动月,清梵昼销声。

讲后雨花乱,风来天籁鸣。

与师分半榻,高卧尽馀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竹房生活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房的雅致与内心的平和。

首句“爱此竹房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房的喜爱之情,竹房在诗人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接着,“偏宜方外情”进一步点明了竹房与诗人超凡脱俗心境的契合,暗示这里不仅是物质的居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

“前村江动月,清梵昼销声”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江面映照着月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柔和的光芒所覆盖;而“清梵昼销声”,则以梵音的消逝,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仿佛连时间都静止了。

“讲后雨花乱,风来天籁鸣”描绘了竹房内或室外的活动场景。在僧侣讲经之后,雨花纷飞,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而“风来天籁鸣”,则是对自然界声音的赞美,风声如同天籁之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神秘感。

最后,“与师分半榻,高卧尽馀生”表达了诗人与僧侣共处竹房,享受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直至终老的愿望。这不仅体现了对竹房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房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母舅朱渔隐

十年才一见,离合动悲伤。

授璧投河水,驱车送渭阳。

青山明夕照,黄菊款秋光。

莫惜频来过,慈亲鬓已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斗室为澄道岩赋

斗室开幽处,云门俯水涯。

四方裁十笏,一座演三车。

檐短容明月,窗低映杂花。

休言此中小,世界亦恒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梅轩为李天瑞赋

爱此梅花好,移来对草堂。

水边微见影,雪里只闻香。

庾岭春如海,西湖月似霜。

从教日吹笛,无梦到含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吴溪草堂

继志能归璧,贻谋在肯堂。

重来山不改,旧种树加长。

燕雀晓相贺,芝兰春更芳。

还闻放鸡犬,犹自认门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