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其三)

老翁能说太平年,曾见江南进士船。

打鼓挂帆扬子岸,人人尽道是登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扬州城内的一幕,通过老翁的话语,展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制度的向往与赞美。老翁提到的“太平年”和“江南进士船”,反映了明朝科举考试的成功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人们对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渴望。“打鼓挂帆扬子岸”生动地描绘了船只在扬子江边起航的情景,而“人人尽道是登仙”则表达了人们对科举成功者的敬仰之情,仿佛他们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画卷,不仅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知识与社会地位追求的普遍心理。通过老翁的话语,诗人巧妙地将个人记忆与时代风貌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变迁。

收录诗词(275)

程本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扬州(其四)

城门疏柳噪寒鸦,柳外青旗是酒家。

无复春风旧桃李,行人不必问琼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侍从亲王之国大梁代祀岳渎陵寝与宋季子奉祠偕行至郑州分道

天香满袖散氤氲,自觉祠官思不群。

我望洛中山尚远,子行河北路初分。

翩翩并马游三日,去去孤鸿隔片云。

久许精诚可相照,祝厘万一报吾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京索道中

路从京索上陂陀,于此劳人感慨多。

徒割鸿沟分楚汉,终归隆准一山河。

大风沛邑台中筑,半夜虞姬帐底歌。

千载兴亡俱寂寞,群山起伏自嵯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夜宿郑州

昔骑官马来管城,关夫走报将军迎。

牛车今夜民家宿,落莫何曾问姓名。

姓名碌碌何足问,要知蛮貊行忠信。

橐底宁须陆贾金,腰间不必苏秦印。

我惭二子人所荣,谁于宠辱能不惊。

万里得归贫亦足,只消妻子事蚕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