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

彼美秋江上,尘埃耻托根。

笑倾行雨国,香返梦兰魂。

蛱蝶无媒妁,鸳鸯见子孙。

遍窥思两桨,深锁忆重门。

怯徇风波性,惭留月露痕。

枉将金试步,千古怨东昏。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那美丽的秋江之上,尘世的污垢羞于在此扎根。
欢笑着倾洒在行云流水的国度,香气飘回梦境中的兰花精灵。
蝴蝶无需媒妁之言,鸳鸯已繁衍后代。
四处张望,思念着那双划桨的人,深深的回忆锁住重重门扉。
畏惧风浪的性格,惭愧地留下月光下的痕迹。
徒然尝试用黄金衡量步伐,千年来的哀怨只为东昏侯。

注释

彼美:形容秋江景色之美。
尘埃:比喻世俗的污垢。
行雨国:比喻广阔的天地或理想之地。
梦兰魂:象征高洁的灵魂。
媒妁:古代婚姻中介绍人的角色。
子孙:指鸳鸯的后代。
两桨:泛指船只,代指远方的人。
重门:深宅大院,象征难以接近的心。
风波性:比喻人生的艰难险阻。
月露痕:月光下的痕迹,暗示纯洁无暇。
金试步:用黄金衡量步伐,比喻追求名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丁谓的作品,名为《再赋》。从其内容来看,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赞美,以及对于某些不尽如人意之事的感慨。

"彼美秋江上,尘埃耻托根。"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画,秋天的江景中,尘埃被落叶掩盖,这里“耻”字用得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笑倾行雨国,香返梦兰魂。" 这两句则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秋天的景色如同倾盆大雨一般充满整个国家,而兰花的香气在梦中回旋,让人仿佛魂归。

"蛱蝶无媒妁,鸳鸯见子孙。" 蛱蝶、鸳鸯都是象征着和谐美好的物象,无需媒介即能成眷属,这里表达了对美好姻缘的向往。

"遍窥思两桨,深锁忆重门。" 诗人在小船上四处观望,用心思索,心中却紧锁着难忘的往事,如同一扇沉重的大门。

"怯徇风波性,惭留月露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的反思与自我批评,面对风波时显得犹豫不决,而对于过往的错误则感到羞愧,如同月光下留下的露水痕迹难以抹去。

"枉将金试步,千古怨东昏。" 最后两句中,“枉将”二字表达了对过去某些行为或决定的后悔,而“千古怨东昏”则是对于历史上一些不公正事件的长久怨恨,如同朝代更迭,历史尘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不逐蒲轮至,惟寻蕙帐还。

冥鸿思物外,辽鹤别人间。

心与冠缨远,身将日月闲。

放归衔帝泽,赐对仰天颜。

逸躅淩风驭,高文炳象环。

琼台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荷花

相倚秋风立,兰言似有无。

未饶霜女俊,不爱月娥孤。

力弱烟被素,心危露泣珠。

剪裁随楚思,幽怨寄吴歈。

半坼香囊解,微倾醉弁扶。

涉江如可采,百琲答轻躯。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煎茶

开缄试雨前,须汲远山泉。

自绕风炉立,谁听石碾眠。

轻微缘入麝,猛沸却如蝉。

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

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

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睡醒思满啜,吟困忆重煎。

祇此消尘虑,何须作酒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又赠一绝

梦散高唐夜正遥,楚天何处不无憀。

秋风似会荆王意,露渚烟汀养细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