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五)杜鹃

石罅根危叶易乾,风霜偏觉见摧残。

已饶野菊誇秋艳,应羡岩松保岁寒。

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

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植物,其叶子容易干枯,经受不住风霜的摧残。诗人通过对比野菊的秋艳与岩松的岁寒,表达了对这株植物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它虽临近碧海,却无人能将其移植到朱栏之下,与普通的花草不同,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品质。然而,诗人担忧的是,人们可能将它与寻常的草木一同看待,未能认识到它的独特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坚韧生命力的颂扬以及对平凡事物内在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这株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生存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收录诗词(84)

崔致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六)海鸥

慢随花浪飘飘然,轻摆毛衣真水仙。

出没自由尘外境,往来何妨洞中天。

稻粱滋味好不识,风月性灵深可怜。

想得漆园蝴蝶梦,只应如我对君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七)山顶危石

万古天成胜琢磨,高高顶上立青螺。

永无飞溜侵凌得,唯有閒云拨触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长恐坠潮波。

纵饶蕴玉谁回顾,举世谋身笑卞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八)石上矮松

不材终得老烟霞,涧底何如在海涯。

日引暮阴齐岛树,风敲夜子落潮沙。

自能盘石根长固,岂恨凌云路尚赊。

莫讶低颜无所愧,栋梁堪入晏婴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九)红叶树

白云岩畔立仙姝,一簇烟萝倚画图。

丽色也知于世有,閒情长得似君无。

宿妆含露疑垂泣,醉态迎风欲待扶。

吟对寒林却惆怅,山中犹自辨荣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