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四)树杪飞泉

疏树不成林,无风自静深。

飞流閒作响,谱入伯牙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疏朗的树木与潺潺的飞泉,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然之美。

"疏树不成林,无风自静深",开篇即点明了画面的主体——稀疏的树木并未形成密林,即便在没有风吹动的情况下,也显得格外宁静深远。这种静谧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力量,仿佛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接着,"飞流闲作响,谱入伯牙琴",诗人将视线转向远处,飞流而下的泉水在寂静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被巧妙地融入了古代音乐家伯牙的琴声之中。这里不仅展现了水声的美妙,更通过与伯牙琴声的联系,赋予了自然之声以艺术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声音与艺术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更是心灵与自然、艺术与自然之间对话的诗意表达。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五)澄江泛艇

叶下洞庭波,拿舟风月多。

不知兀坐者,所寄得于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六)虚亭秀色

一亭及一峰,足占无边秀。

何须论尺绢,盘礴劳结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宥]韵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七)秋岚霜叶

锦林扶翠嶂,诗意与秋高。

紫微已绝诣,何必更拈毫。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豪]韵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八)寒林策蹇

诗人惯得句,画客漫成图。

彷佛襄阳孟,寻梅兴不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