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致明泉石轩诗韵

天怀迥与尘嚣背,蓬莱屡踏金鳌背。

闲披白袷过清湖,爽气涵空渺无外。

澹然爱此一泓奇,散发逍遥漱华滋。

尚嫌林影太凋薄,斜阳射破碧琉璃。

遥知宣室虚前席,良裘固非一狐腋。

他时归梦想南飞,瑰词已为磨崖石。

形式: 古风

翻译

心怀超脱世俗,常登仙境金鳌
悠闲穿白夹衣游清湖,清气弥漫无边无际
我深深喜爱这一泓奇景,披发自在品味华美滋养
仍觉林中光影略显稀疏,夕阳穿透碧绿如琉璃的世界
遥想当年宣室求贤,真正的贤才并非仅一人
未来归乡之日,美好的诗篇已刻在崖石之上

注释

尘嚣:世俗的喧嚣。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金鳌:神话中的大龟或龙首龟背。
清湖:清澈的湖水。
涵空渺无外:充满空间,无边无际。
散发:散开头发。
漱华滋:品味精华。
凋薄:稀疏。
碧琉璃:形容碧绿如琉璃的湖面。
宣室:汉代宫殿,这里指帝王召见贤士的地方。
良裘:珍贵的皮衣。
一狐腋:比喻人才难得,像一只狐狸的腋窝一样宝贵。
瑰词:瑰丽的诗篇。
磨崖石:刻在山崖上的石刻,永久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次致明泉石轩诗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交织的山水诗。

开篇“天怀迥与尘嚣背,蓬莱屡踏金鳌背”两句,描绘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天怀迥”指的是远离尘世的高洁之地,而“蓬莱”则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金鳌”象征着登上仙界的神兽,表达了诗人超脱凡尘、向往仙境的情怀。

接着“闲披白袷过清湖,爽气涵空渺无外”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白袷(衣)象征着清净无染,清湖则是心灵的澄明与宁静之所。这里的“爽气涵空渺无外”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自由与无边界的快乐。

“澹然爱此一泓奇,散发逍遥漱华滋。”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以及这种喜爱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这里的“澹然”形容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一泓奇”指的是那些微小但珍贵的自然景象,而“散发逍遥漱华滋”则是诗人在自然中放松心情、享受美好时光的心境写照。

后面的“尚嫌林影太凋薄,斜阳射破碧琉璃。”两句,继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人觉得树木投下的影子还不够浓郁,而斜阳透过树梢,照在水中,如同碧绿的琉璃一般清澈。

最后,“遥知宣室虚前席,良裘固非一狐腋。他时归梦想南飞,瑰词已为磨崖石。”这几句诗,则表达了对友人或是某种精神寄托的怀念,以及时间流逝后那份难以忘怀的情感。这里的“遥知宣室虚前席”可能是在暗示一种隔世的交流,或者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联系。而“良裘固非一狐腋”则是对某种美好或珍贵之物的肯定,它不是凡俗所能比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以及那种记忆如今已被时光磨蚀,变得坚硬如石。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以及对朋友或精神寄托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卢赞元再喜雪

史君新诗来不绝,灿灿珠星联璧月。

黄堂旌旆晓排衙,喜见宾僚重贺雪。

寒儒茅屋补更穿,雪馀仍值江风颠。

拟招邻叟共一醉,斗酒十千愁费钱。

南枝又见新梅萼,试熨春衫冷难著。

飘零节物易惊心,常恐星星侵鬓脚。

东阁何当呼侍儿,蟹螯不妨左手持。

参陪后乘尽珠履,谁赋刘叉冰柱诗。

形式: 古风

次韵李汉老诗

蒙庄叹隙驹,孔圣悲逝川。

百年生有涯,万感情无边。

贤愚真唯阿,系心同一缘。

内热蛊其中,伊谁肯求痊。

乐哉今日游,众宾肃初筵。

社樗间群材,嫫母参众妍。

谑弄既莞尔,献酬亦颓然。

胡为发争端,咄咄论深禅。

击水但增波,止薪自无烟。

便应三宜休,敢论四不迁。

公如高车驰,扬尘绝通廛。

我如驭小驷,交绥已回旋。

初谋不自量,取困大敌前。

金化质不亡,冰融水非坚。

市门有真楼,相从待他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其八)

蓬松衰发倦重簪,一榻惟便独寝甘。

却忆少陵诗句好,依然云木晓相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其七)

䠞䠞鸣山筇一枝,逢春聊复咏歌之。

故园风光本具足,浪蕊浮花莫作迷。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