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津门感事(其一)》由清代诗人张秉铨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无力回天的无奈。
首联“登高远望恨无端,满目烽烟不忍看”,开篇即以“登高”之动作引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满目的烽烟不仅映入眼帘,更深深刺痛了诗人的心。这里运用了“不忍看”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受战乱的不忍直视,同时也暗示了对时局的深切关注。
颔联“未了寸心惭负国,欲擎只手恨休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自责于未能为国效力,内心充满愧疚,却又无奈地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甚至到了想要辞官退隐的地步。这一联通过“未了寸心”、“惭负国”、“欲擎只手”、“恨休官”等词语,生动刻画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又有对自身能力有限的无奈。
颈联“长河马邑西风紧,枯树蝉声夕照寒”,转而描绘了一幅凄凉的边塞景象。长河、马邑、西风、枯树、蝉声、夕照,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现状的隐喻。西风紧、夕照寒,不仅渲染了季节变换的冷寂,也暗含了对时局艰难、人心惶恐的感慨。
尾联“青眼终歌一搔首,问谁砥柱挽狂澜”,以“青眼”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能够力挽狂澜之人的期待与敬仰。然而,“终歌一搔首”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似乎在问世间是否真的存在能够扭转乾坤、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英雄。这一问,既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表达。
综上所述,《津门感事(其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