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

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子乔来到朝廷官署,英明君主赐予他官服和簪子。
他辞去俗世职务,融入尘世也是修行之道。
追求大隐士的生活痕迹,在这京城中寄托心灵。
昨晚的新雨过后,池塘亭台显得清新而深远。
泉水穿过粉墙,竹笋从花丛中冒出。
傍晚沐浴后常常有空闲,独自品饮春酒。
对着西南方向汉宫的月色,伴着绿色窗户下的琴声。

注释

子乔:人名。
魏阙:朝廷官署。
明主:英明的君主。
赐:给予。
辞人事:辞去世俗事务。
道心:修行之心。
大隐迹:大隐士的生活方式。
凤城:京城。
新烟雨:新雨。
池台:池塘亭台。
伏泉:隐藏的泉水。
粉壁:白色墙壁。
迸笋:竹笋破土而出。
花林:花丛。
晚沐:傍晚洗浴。
暇:空闲。
春醪:春酒。
独斟:独自饮酒。
汉宫月:汉宫方向的月亮。
绿窗琴:绿色窗户下的琴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处幽静的自然环境中的闲适生活。开篇“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两句,通过历史上的典故,表达了君王对才子的赏识和礼遇。“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则是诗人表达自己远离世俗纷争,归向自然、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一句,诗人似乎在追忆那些隐逸之士,并将自己的生活寄托于凤城这样的地方。接着,“昨夜新烟雨,池台清且深”描绘了一幅雨后景象,水光潋滟,环境清幽而又深邃。

“伏泉通粉壁,迸笋出花林”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泉水从石壁中流淌,竹笋自花林中探出。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热爱。

“晚沐常多暇,春醪时独斟”表达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他在清晨经常有充裕的时间沐浴,而在春天的时候,则独自享用美酒。这种悠然自得的情景,让人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西南汉宫月,复对绿窗琴”一句,是诗人在赏月之际,又一次地面对着绿窗前的琴,似乎是在用琴声来回应那西南汉宫中的明月。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闲适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赠汉阳隐者

当年不出世,知子餐霞人。

乐道复安土,遗荣长隐身。

蘅茅古林曲,粳稻清江滨。

桂棹为渔暇,荷衣禦暑新。

款颜行在役,幽兴惜今晨。

分手天涯去,再来芳杜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赠李十六

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常思梦颜色,谁忆访柴荆。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

酌水即嘉宴,新知甚故情。

仆夫视日色,栖鸟催车声。

自尔宴言后,至今门馆清。

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夕发箭场岩下作

行役不遑安,在幽机转发。

山谷无明晦,溪霞自兴没。

朝栉杉下风,夕饮石上月。

懿尔青云士,垂缨朝凤阙。

宁知采竹人,每食惭薇蕨。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小园招隐

支离鲜兄弟,形影如手足。

但遂饮冰节,甘辞代耕禄。

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

交柯低户阴,闲鸟将雏宿。

穷通世情阻,日夜苔径绿。

谁言北郭贫,能分晏婴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