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汉阳隐者

当年不出世,知子餐霞人。

乐道复安土,遗荣长隐身。

蘅茅古林曲,粳稻清江滨。

桂棹为渔暇,荷衣禦暑新。

款颜行在役,幽兴惜今晨。

分手天涯去,再来芳杜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当年没有出世,结识了以霞为食的朋友。
他喜好自然,又安于乡土,放弃荣华常隐居。
住在竹丛古树林深处,附近有清澈江边种着粳稻。
闲暇时以桂木做船桨钓鱼,用荷叶制作的衣服避暑。
笑容满面地忙于日常事务,心中对今日的幽静生活十分珍惜。
即将分别,约定在天涯重逢,那时正值春天杜鹃花开。

注释

当年:过去的时间。
不出世:未入尘世。
知子:了解你的人。
餐霞人:修炼仙道者。
乐道:喜好自然的道理。
安土:安于乡土。
遗荣:放弃荣华。
长隐身:长久隐居。
蘅茅:香草。
古林曲:古老的树林深处。
粳稻:一种优质稻米。
清江滨:清澈江边。
桂棹:用桂木做的船桨。
渔暇:闲暇垂钓。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
禦暑:避暑。
款颜:亲切的笑容。
行在役:忙于日常。
幽兴:幽静的心情。
惜今晨:珍惜此刻。
分手:离别。
天涯:遥远的地方。
再来:再次。
芳杜春:春天杜鹃花盛开的时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赠汉阳隐者》。诗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

首句“当年不出世,知子餐霞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安贫乐道,不为世俗所扰的人的敬意。这里的“餐霞人”是隐喻,那些能够超脱尘世,自得其乐之人的形象。

接着,“乐道复安土,遗荣长隐身”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他们乐于归隐,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并将自己的荣耀和名声深藏不露。

“蘅茅古林曲,粳稻清江滨”则是对隐者居住环境的生动描绘。诗人用“蘅茅古林曲”和“粳稻清江滨”来勾勒出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其中“蘅茅”指的是野草,“古林曲”则形容树木参差不齐,古老而曲折。粳稻是未成熟的稻米,这里用以形容江滨的风光。

“桂棹为渔暇,荷衣禦暑新”中的“桂棹”指的是用桂树做成的钓竿,而“渔暇”则是垂钓之意。诗人通过隐者的钓鱼生活,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情怀。“荷衣禦暑新”中,“荷衣”形容隐者在荷花盛开时的衣着,给人以清凉自然之感。

“款颜行在役,幽兴惜今晨”表达了诗人对于隐者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他们生活状态的羡慕。这里的“款颜”指的是和颜悦色,“行在役”则是形容隐者虽然身处山林,但心态自如,悠然自得。

最后,“分手天涯去,再来芳杜春”中诗人表达了与隐者的告别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这里的“分手天涯去”形容分别时的情景,而“再来芳杜春”则是希望在美好的时候重新相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赠李十六

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常思梦颜色,谁忆访柴荆。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

酌水即嘉宴,新知甚故情。

仆夫视日色,栖鸟催车声。

自尔宴言后,至今门馆清。

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夕发箭场岩下作

行役不遑安,在幽机转发。

山谷无明晦,溪霞自兴没。

朝栉杉下风,夕饮石上月。

懿尔青云士,垂缨朝凤阙。

宁知采竹人,每食惭薇蕨。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小园招隐

支离鲜兄弟,形影如手足。

但遂饮冰节,甘辞代耕禄。

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

交柯低户阴,闲鸟将雏宿。

穷通世情阻,日夜苔径绿。

谁言北郭贫,能分晏婴粟。

形式: 古风

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

隐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净。

谁知蟠木材,得性无人境。

座隅泉出洞,竹上云起岭。

饥貁入山厨,饮虹过药井。

前溪堪放逸,仲月好风景。

游目来远思,摘芳寄汝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