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感慨的作品。在诗中,诗人通过描述襄阳山水之美,以及自己在自然中的感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一句直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襄阳城郊的景象,山色鲜明,给人以深刻印象。接着,"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则是诗人借自然之美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似乎希望用这清澈的汉水洗涤自己的忧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襄阳的地理特征,如岘山道,以及历史上曾经行走于此的人。"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人物活动的无限遐想和敬意。
诗人的情感在看到堕泪碣时达到高潮,这是古代用于纪念或哀悼的地方,诗人不由得潸然泪下。"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切感怀。
接下来,诗人借问羊叔子和葛孔明之事,以此来反映自己对于古人的崇敬和向往。"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现代人对这些伟大人物理解不足的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万山之下潭水的壮观,并提到杜预铭,这是唐代杜预所立,纪念他平定襄阳之功绩。"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通过这段描述,诗人继续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怀旧情怀。
最后,诗人提到成功没有敌手,好的名声是真正的学者所追求的,而自从三国英雄尽去后,再无豪杰之士。"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这是对历史上的英雄和伟大人物的一种怀念。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襄阳山水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提及来抒发诗人深沉的情感。全诗气氛庄重而又不失豪放,是一首集怀古、赞美自然和颂扬英雄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枯藤生幽谷,蹙缩似无材。
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
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
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
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几。
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
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
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
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
宁人不我顾,无子我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