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孙推官南屏旧游

已怜丛翠在湖边,最胜浓岚返照前。

未省天工能刻饰,祇应山骨自清坚。

岩端下溜添春涧,穴底来风送野烟。

欲仗何人安屐齿,更寻幽径一攀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已经怜爱丛生的翠绿坐落在湖畔,最美的莫过于浓厚山岚映照前的景色。
未曾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雕琢装饰得如此精美,只觉得山石的骨节自是清秀而坚硬。
山岩顶端的流水汇入春天的溪涧,洞穴底部的风吹送来野外的袅袅炊烟。
想要依靠何人来漫步,还需再寻找一条幽静的小路去攀登一番。

注释

已:已经。
怜:怜爱。
丛翠:丛生的翠绿。
在湖边:坐落在湖畔。
最胜:最美。
浓岚:浓厚的山岚。
返照:映照。
天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刻饰:雕琢装饰。
祇应:只觉得。
山骨:山石的骨节。
清坚:清秀而坚硬。
岩端:山岩顶端。
下溜:流水。
春涧:春天的溪涧。
穴底:洞穴底部。
来风:吹来的风。
野烟:野外的炊烟。
欲仗:想要依靠。
何人:何人。
安屐齿:漫步。
更寻:还需再寻找。
幽径:幽静的小路。
攀缘:攀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奉答孙推官南屏旧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屏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已怜丛翠在湖边”,诗人以“怜”字表达对湖畔翠绿林木的喜爱,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最胜浓岚返照前”一句,通过“最胜”二字强调了夕阳照耀下的山岚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未省天工能刻饰”一句,诗人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认为无需人工雕琢,山峦本身便自具清峻之美。“祇应山骨自清坚”进一步强调了山石的坚硬与清秀,透露出诗人对山石品格的欣赏。

“岩端下溜添春涧,穴底来风送野烟”两句,通过描绘山涧流水和山洞间吹来的野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山中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

最后,“欲仗何人安屐齿,更寻幽径一攀缘”表达了诗人想要独自或与友人一同探寻更深处的幽静小径,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南屏山的美景,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奉酬王知县赏春不与以诗见赠

仙陬翠观尽繁英,朱白相兼照眼明。

池浸岚光生晚碧,鸟惊人语断春声。

谈谐遽喜开怀久,骪骳终惭走笔成。

佳致可能陶靖节,庭柯斜眄独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宝月法喜堂

少悟浮图法,因传法喜名。

于人无厚薄,知己尽豪英。

药舍朝炉暖,棋窗夜烛明。

性怀元自得,未用厌逢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庚子上元即事

老去年华只自惊,又逢佳节向山城。

春临半夜寒犹重,月到中天色更清。

上客风流连宿醉,游人歌调得新声。

遥思凤阙行时令,红伞朱栏万烛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杪秋湖上

旧暑侵凉已分销,萧疏丹树见斜桥。

千千露竹全潇洒,一一风蝉共寂寥。

菰米熟汀来客燕,芡丝分水避归桡。

月魂未上东城角,谁向东城与下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