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润物有深功,霏霏下半空。
寒声清入竹,斜势急因风。
苔片添秋碧,花枝损晚红。
山人独攲枕,静听草堂中。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的《雨》,描绘了春雨润物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滴轻柔地洒落,使得万物生机勃勃,"润物有深功"表达了雨对于大地的滋养作用。"霏霏下半空"形象地展现了雨丝飘落的动态画面。
接着,诗人通过"寒声清入竹",写出了雨打在竹子上的声音,清脆而宁静,透露出一种清凉之意。"斜势急因风"则描绘了雨滴在风的助力下斜斜落下,速度之快,力度之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雨景图。
雨后的景象也富有诗意,"苔片添秋碧",雨滋润了青苔,使它更加翠绿,增添了秋天的色彩;"花枝损晚红"则暗示了雨可能打落了一些花朵,使得晚间的景色略显凄美。
最后,诗人以"山人独攲枕,静听草堂中"收尾,通过山人的视角,表现出他在静谧的夜晚,独自倚枕,聆听雨打草堂的声音,享受这份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绝顶深栖万虑平,路盘危石雨苔青。
江涵迥汉供闲望,雪映幽窗卷旧经。
磬击晓霜禅乍起,枕摇秋浪梦初醒。
为邻自有忘机者,月下时时扣竹扃。
尘迹不能到,衡门藓色侵。
古杉秋韵冷,幽径月华深。
窗静猿窥砚,轩闲鹤听琴。
东邻有真隐,荷策夜相寻。
乔枝偃盖势凌云,一植幽庭度几春。
荣落未曾同众木,孤贞长自伴闲人。
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
萧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
门掩平湖避俗嚣,静观风景识春朝。
庭梅向日花全拆,岳树连云雪未消。
少壮可惊年暗减,幽栖翻觉睡偏饶。
相知赖有曹溪子,禅外时来慰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