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长公妙高台韵

佛印老秃翁,片言拄苏子。

禅床咫尺间,忽掷千万里。

不解弦中调,如风过牛耳。

却望妙高台,嵯峨插天起。

俊雕摩空没,波平四如砥。

意气稍得舒,归来对隐几。

卷我广长舌,避汝坚利齿。

初若锥遇锤,契则针投水。

欲识苏子谁,长爪梵志是。

不向无智生,宁向有智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佛印和尚与苏子之间的对话场景,通过对比与比喻,展现了两人在智慧与理解上的差异。诗中“佛印老秃翁”形象地刻画了佛印的形象,而“片言拄苏子”则暗示了佛印话语的力量,能够支撑苏子的思想。禅床咫尺间,却能跨越千万里的距离,象征着精神层面的沟通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

“不解弦中调,如风过牛耳”,形象地描述了苏子对于佛印话语的理解程度,如同风吹过牛耳,难以触及实质。接着,“却望妙高台,嵯峨插天起”描绘了妙高台的雄伟景象,象征着智慧的高度与深远。而“俊雕摩空没,波平四如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高度与深度。

“意气稍得舒,归来对隐几”,表达了在经历了与佛印的对话后,苏子内心得到了释放与平静。最后,“卷我广长舌,避汝坚利齿”、“初若锥遇锤,契则针投水”、“欲识苏子谁,长爪梵志是”、“不向无智生,宁向有智死”等句子,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揭示了苏子在智慧与理解上的独特之处,以及他对智慧追求的决心与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苏子在智慧探索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智慧与理解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遇故将军袁泽知其为太常柳庄先生裔也因出洪武永乐中诸贤所贻先生诗文示之且赠以五言长体一章

汝家老天纲,逆旅识马周。

鸢肩复火色,腾上不久留。

人主狎片言,车前呵八驺。

耳孙曰庭玉,间行至幽州。

文皇薄朱邸,钓奇出旁搜。

环卫十二介,一一雄貔貅。

中有天人姿,胡髯挺如虬。

太华压千岩,海王朝万流。

再拜献祯符,契若钵水投。

老官太常丞,不爱鸣雌侯。

象贤如客师,宛尔绍箕裘。

邂逅睹之子,倜傥非常流。

自云少衿裾,亦晓攻坟丘。

献书光范门,十上九不酬。

是以飘然去,立挟南夷酋。

金印垂入腰,弃之若蜉蝣。

落魄宇宙间,耻与鸟鼠俦。

晚知太常裔,令我慨前休。

示汝卷一编,汝当思聿修。

七尺长彪躯,燕颔仍虎头。

未审投笔时,亦曾揽镜否。

吾闻公侯始,其后必见收。

七叶鸣珂巷,带砺等河丘。

往往靖难勋,昔受若祖谋。

勿孤人相编,貂蝉在兜鍪。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张幼于舍别墅为言子祠敬用志美

句吴诚佳丽,其始未雕朴。

三让道故尊,居然一鱼服。

人文萃东鲁,垂晖耀南陆。

言游遂北学,与商获偕目。

以彼弦歌化,革此诸离俗。

遂令大江表,儒林被膏沐。

洵美张仲生,尚友一以笃。

家有五亩宫,傍托素王宿。

愿言祀言子,寒泉配幽菽。

窃陋法护施,庶希范氏躅。

文学千载标,沾沾意良足。

俎豆乎其间,非子谁当属。

形式: 古风

题沈启南画林居图和韵专诸要离

春风荡乡国,遍地成小草。

岂不养浮名,末路难自保。

清泉激幽赏,长松托遥抱。

念彼先达迹,空为后人悼。

青山一见属,方知此图好。

便欲移住之,与山长不老。

绝胜中书堂,二十有四考。

以为黄鹤樵,此樵叶图早。

是故必隐沦,白石翁所造。

形式: 古风

即事

夜雨㶁㶁来,与漏相终始。

不惊少年卧,偏滴老人耳。

陆沈渐相迫,天漏犹未已。

西邻晓炊罢,白粥清映底。

今年犹自可,明年饮寡水。

东舍得顺风,号呼应鞭棰。

可怜征求骨,共作鱼鳖饵。

忽逢黄冠客,叩门谈玄理。

烧金事已谬,辟谷谋可耻。

那能一身活,坐看群黎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