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

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

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

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

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

悄然得长愁,为计已大误。

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

强为釂一酌,将非作愁具。

成言如皎日,援笔当自赋。

他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我本是个怕酒之人,面对酒杯从不倾诉心事。
一生因诗歌而困顿,有了佳句怎忍不表达出来。
饮酒时品味好诗,却让肝胃承受了污浊。
用这种方式衡量得失,老天难道不能给予更多吗?
我们并非只有这两样,与谁共度这岁月呢。
无声中滋生出深深的忧愁,这样的打算真是大错特错。
欧阳修和苏轼并非没有佳作,只是遗憾你不愿饮酒。
勉强为你干一杯,或许这只会加重我的愁绪。
我已决定写下这些话语,就像明亮的太阳般清晰。
将来你们五人一同吟咏,山、王的诗篇将被铭记一时。

注释

畏酒:害怕饮酒。
觞:酒杯。
诗穷:因诗歌而陷入困境。
吐:表达,倾诉。
茹:吞咽,此处指品味。
滓污:污浊,这里指对身体的影响。
得丧:得失。
付:给予,寄托。
侪:同类,同伴。
度:度过,共度。
长愁:长期的忧愁。
误:错误。
二欧:指欧阳修和苏轼。
恨:遗憾。
釂:干杯。
愁具:愁苦的来源。
皎日:明亮的太阳。
援笔:提笔,执笔。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酒和诗的态度。开篇“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表明诗人原本就怕酒,但面对酒杯却没有倾诉过什么。这既是自嘲,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接着“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热爱,一旦有好的诗句便忍不住要倾诉出来。

“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一句,通过对比酒和诗,表达了诗人的真实感受。酒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也会留下身体上的负担;而诗歌则是精神的寄托,即使辛苦,也值得珍视。

“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表明诗人认为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比沉迷酒色更为高尚。接下来,“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则是对时光流逝和同辈人的共鸣,诗人感到时间的无情和孤独。

“悄然得长愁,为计已大误”一句,是诗人对于过去选择的反思,意识到过往的一些决定可能是个大错。紧接着,“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则是对友人的怅惘和遗憾,因为没有共同享受酒的时光,所以才有诗作。

最后,“强为釂一酌,将非作愁具。成言如皎日,援笔当自赋。他年五君咏,山、王一时数”表达了诗人即便不善饮酒,也要强迫自己举杯,以此作为写作的工具,记录下美好时光和友人的赞歌。

整首诗通过对酒与诗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于生活、时间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其一)

公退清闲如致仕,酒馀欢适似还乡。

不妨更有安心病,卧看萦帘一炷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其二)

心有何求遣病安,年来古井不生澜。

祗愁戏瓦闲童子,却作泠泠一水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其三)

小阁低窗卧宴温,了然非默亦非言。

维摩示病吾真病,谁识东坡不二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

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

采杞聊自诳,食菊不敢馀。

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

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

梦饮本来空,真饱竟亦虚。

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

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