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

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

采杞聊自诳,食菊不敢馀。

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

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

梦饮本来空,真饱竟亦虚。

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

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我以前在东武任职时,官员们正忙于整理新的文书。
书房空荡无人察觉春天的到来,客人来访时我首先感到忧虑。
采摘枸杞聊以自欺,吃菊花也不敢剩下太多。
如今岁月流逝,我的年纪和头发日益稀疏。
庆幸在此地成为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
梦境中的饮酒本就空幻,真实的满足也变得虚无。
还有赤脚丫的女仆,能烹饪鲜红尾巴的鱼。
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梦,但请不要唱起归乡的歌曲。

注释

东武:古代地名,今山东境内。
吏:官吏。
谨:严谨, 繁忙。
斋空:书房空无一人。
齿发:牙齿和头发,代指年龄。
十年初:仿佛回到十年前。
梦饮:梦境中的饮酒。
赪尾鱼:红色尾巴的鱼,可能指某种鱼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无奈和生活上的淡泊。此处鉴赏: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 这两句表明诗人曾在东武(可能指某个地方或官职)任职,刚开始学习处理文书的工作,这里“新书”暗示了诗人的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在清净的书房中,对春天到来的无知,而当有客来访时,却先让诗人感到忧虑。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隔绝,以及对友人的关切。

"采杞聊自诳,食菊不敢馀。"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采摘野果(杞)来欺骗自己,以解寂寞,同时又表现出他对生活简单享受的态度,即使是吃野菊花也不愿过多。

"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年华匆匆,头发日渐稀疏,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悟。

"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 这里“一郡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某位长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一个地方安稳生活十年的庆幸和感激。

"梦饮本来空,真饱竟亦虚。" 这两句通过对比梦中的饮食与现实中真正的饱腹,强调了世间万物的虚幻无常。

"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 “赤脚婢”形象鲜明,可能是指家中的一位女佣,她能够烹饪那些小型的鱼类(赪尾鱼),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欣赏和满足。

"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警醒,即便是内心深处的所知,也不过是一场梦。这句话也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不必过于沉迷于现实中的得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和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景贶、履常屡有诗,督叔弼、季默倡和,已许诺矣,复以此句挑之

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

袖手莫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

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

从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月长老

天形倚一笠,地水转两轮。

五伯之所运,毫端栖一尘。

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子有折足铛,中容五合陈。

十年此中过,却是英特人。

延我地炉坐,语软意甚真。

白灰如积雪,中有红麒麟。

勿触红麒麟,作灰维那瞋。

拱手但默坐,墙壁徒谆谆。

今宵恨客多,污子白氎巾。

后夜当独来,不须主与宾。

薄团坐纸帐,自要观我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答钱穆父,穆父以仆得汝阴,用杭越酬唱韵作诗见寄

大耿疲劳已离群,小冯慈爱且当门。

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鬓偏宜画鹿轓。

豪杰虽无两王继,风流犹有二欧存。

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当饥。

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

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

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

不如昌其志,志壹气自随。

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

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

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

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

淤泥生莲花,粪壤出菌芝。

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

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