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潼关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崤山和函谷关以地势险要著称,它们像衣襟和腰带般壮美地连接着长安和洛阳两座都城。
霜覆盖的山峰直逼道路,冰封的河流曲折环绕着城市。
古老的树木投下参差不齐的影子,寒冷的山林中传来猿猴时断时续的啼声。
官宦们的车盖来来往往聚合于此,尘土飞扬中早晚都充满着喧嚣与惊动。
人们高谈阔论,期望能像汉代终军那样自信地过河不回头,又假装懂得鸡鸣以提早启程。
有人舍弃了出入关卡所需的帛凭证,胸怀远大的志向,而封缄上印泥则背负着壮志未酬的遗憾。
在这里,还有着不为世俗所知的真性情的人,谁能说清他们的名声是否显赫呢?

注释

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均为古代中原地区的重要关隘,地势险峻。
襟带:比喻两地被某事物像衣襟和腰带一样连接起来,这里指崤函连接两京。
两京:指唐代的长安(今西安)和洛阳,当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霜峰:覆盖着霜的山峰。
冰河:冬季结冰的河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寒猿:生活在寒冷山区的猿猴。
冠盖:指达官贵人的车乘,借指官员。
风尘:这里形容旅途中的尘土飞扬,也比喻仕途的纷扰。
高谈:高谈阔论,指谈论大志或宏图。
先马度:典故出自汉代终军,他自信能处理好外交事务,过河时扔掉通行证(繻),表示不成功便不复还。
伪晓:假装知道天快亮了,意指提前行动。
弃繻:终军弃繻故事的简化,象征有大志向,不顾个人安危。
远志:远大的志向。
封泥:古代在简牍上封缄并加盖印章的泥块,这里比喻壮志未酬的遗憾。
壮情:豪迈的情感,壮志。
真人:指具有高尚品德或超凡脱俗的人。
名不名:是否出名,这里的'名'指的是世俗的名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壮观的山川景色与严寒的冬日气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和征战生涯的豪情壮志。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开篇即以宏伟的山脉和坚固的城堡,勾勒出一个雄浑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面对险峻环境时的豪迈心态。

“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此两句通过霜雪覆盖的山峰和结冰的河流,传递出严冬的气息,同时也映衬出了行军之艰辛与自然环境的险恶。

“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这里借用古树参差的树影和寒猿的叫声,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

“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这两句描绘了人马往来的繁忙景象和因风尘而引起的惊扰,显示出战争时期的紧张气氛。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思,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清晨和新一日的期待与准备。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这两句则透露出了诗人的壮志未酬,以及他对未来抱有的期许和承诺。

最后,“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他似乎在寻找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不为世间的名利所羁绊。

收录诗词(108)

李世民(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生卒年:599年-649年

相关古诗词

于北平作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山阁晚秋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

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冬宵各为四韵

雕宫静龙漏,绮阁宴公侯。

珠帘烛燄动,绣柱月光浮。

云起将歌发,风停与管遒。

琐除任多士,端扆竟何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