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平作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翻译

在翠绿的田野上驻扎着兵车,卢龙城转而展开了征战的旗帜。
远处的山峦美丽如同织锦,长长的河流蜿蜒像一条丝带。
海上雾气缭绕在重重楼阁之间,岩石上的松树如同千丈大的伞盖。
这里完全可以游览观赏,何必非要去到襄城之外呢。

注释

翠野:绿色的田野。
戎轩:兵车,代指军队。
卢龙:地名,代指边塞或军营。
征旆:征战的旗帜。
遥山:远处的山。
丽:美丽。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形容山色如织锦般美丽。
长流:长长的水流。
萦:环绕,缠绕。
带:比喻河流像一条丝带。
海气:海上的雾气。
百重楼:形容楼阁众多,层层叠叠。
岩松:生长在岩石上的松树。
千丈盖:形容松树高大如巨大的伞盖。
兹焉:这里。
游赏:游览观赏。
何必:为什么一定。
襄城:地名,这里泛指远方的名胜之地。
外:之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充满了军事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开篇“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两句,设置了一个军队驻扎在郁郁葱葱的绿色原野上的场景,其中“卢龙转征旆”可能指的是战旗随风飘扬,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生动的氛围。

接着,“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两句,则描写了远处的山峦和流水,如同精美的丝织品与腰带一般。诗人通过这种比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意象。

下片“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进一步渲染了景色,其中“海气百重楼”可能暗示着楼阁中的气氛浓厚,犹如海洋之气息;“岩松千丈盖”则形象地表达了山石与苍松交织的壮观,如同一件巨大的自然织品。

最后,“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这里景色如此迷人,为什么还需要去襄城之外寻找游乐之地?这不仅是对眼前风光的赞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倡导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军事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08)

李世民(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生卒年:599年-649年

相关古诗词

山阁晚秋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

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冬宵各为四韵

雕宫静龙漏,绮阁宴公侯。

珠帘烛燄动,绣柱月光浮。

云起将歌发,风停与管遒。

琐除任多士,端扆竟何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辽城望月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