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
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
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
泪雨忽复晴,愁云悄自灭。
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孤独与寂静之美。开篇“空山寂无人,出门但明月”两句,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凄凉的画面,山中空寂,没有一人,只有那轮明亮的月亮伴随诗人出门。
接着“悲哉谁与论,对此一愁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情。诗人似乎在寻找可以分享这份宁静或是心中忧愁的人,但终究找不到,于是愁绪更添深重。
“清露袭衣裳,凉风逼毛发”两句,则是对秋夜气候的细腻描写。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衣服,而凉风吹过,让人感觉到丝丝入扣的寒意,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泪雨忽复晴,愁云悄自灭”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变化。诗人内心的忧伤如同突如其来的泪雨,但最终还是像那即将散去的愁云一样,渐渐消失在天边。
最后,“顾影青松下,此意在绛阙”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身影投射在青松之下的回望,以及内心所蕴含的深长情思。这“此意”不仅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融入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缅怀和对未来某种期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画面。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孤月明秋空,清影跨洞门。
彼美婵娟姿,的是姮娥魂。
凄然到书帙,茕然入酒樽。
不归广寒家,夜游天子园。
无人知此怀,惊烟笼啼猿。
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
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
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
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
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
佳人遽成古,冰魂唤不应。
料得冥冥中,怜我身如僧。
松间一太息,树吼苍云崩。
幽愁积如山,心上一层层。
成连与瓠巴,枯骨悲荒陵。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两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风,夜深鸣萧瑟。
此意偶相似,叹息复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