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篇送顾仲明

吴中二八深闺女,生来不学唱《金缕》。

纤纤素手青灯前,织得寒机成白纻。

裁缝熨贴为君衣,春天衣著生光辉。

明珠为珰璧为佩,同此素色无相违。

一朝送君江上别,岁晚关河积风雪。

生知白纻不胜寒,但喜君身常皎洁。

君不见东邻少妇织锦工,织作步障围春风。

春风一去花草歇,金谷寒蛩怨秋月。

何如洁白长相守,尊中有酒为君寿。

人生温饱不足多,莫羡东家著绮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白纻篇送顾仲明》由元末明初诗人高明所作,描绘了一位吴地女子为友人制作白纻衣裳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寓意。

诗中首先描绘了这位女子的纯真与质朴,她未曾学习复杂的宫廷乐曲,却以一双纤细的手,在青灯下辛勤织布,创造出珍贵的白纻衣裳。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勤劳与技艺,也隐喻了她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子为友人精心裁剪、熨烫衣物的过程,以及衣物在春日阳光下的光彩照人,象征着友谊的美好与纯洁。同时,女子还为友人准备了精美的首饰,以示心意,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女子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友人的关爱。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情感转向了离别的哀愁。女子在友人离去时,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担忧。她深知白纻衣裳虽美,但在寒冷的关河中可能会感到不适,但仍希望友人身处其中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光明。这种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关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高尚的人格。

最后,诗人以东邻少妇的故事作为对比,强调了纯洁与坚守的重要性。与那位追求华丽装饰的东邻少妇不同,女子选择了以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相伴,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美好一面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纯洁品质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高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7)

高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 生卒年:约1305~约1371

相关古诗词

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

越江芙蓉开若云,越中儿女红襦新。

年年采莲江浦口,扁舟遥唱江南春。

凝情倚棹送行客,折得芙蓉赠行色。

南风吹作满袖香,令人别后长相忆。

君心如花不污泥,亭亭洁立当清漪。

花容不逐秋风老,知君交态无荣衰。

人生百年几回别,莫惜芳菲为君折。

芙蓉落尽秋江空,千里相思共明月。

形式: 古风

次韵酬高应文

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七国游谈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

争如蓑笠秋江上,自鲙鲈鱼买浊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吴中会宋行之库使时贡金北土

楼船晓泊苏台下,官舍梅花暖欲开。

千里关河同客思,一川风雨送离杯。

黄金压马日边去,绿树迎人天际来。

后夜思君望天北,使星应合近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同月彦明省郎

摇落关河万木空,征途日暮感飘蓬。

天寒为客吴江上,夜雨读书山寺中。

伯乐何时过冀北,扬雄谩自赋河东。

黄尘冉冉貂裘老,殊愧南邻桑苧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