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观宴饯崔十七叔判官赴义武幕兼呈书记萧校书

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

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

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

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

偏荣本郡辟,倍感元臣遇。

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炎热的夏日三伏天,洞府里最适合漫步在幽深之处。
夜晚的雨水滋润了药田,清新的微风轻轻摇动着桂花树。
阴凉的宫殿敞开着,华丽的车辆也停了下来。
傍晚时分,我对着清澈的水面品酒,清晨则踏上过关的路途。
这里特别荣耀地被本郡征召,更感激元老重臣的厚待。
因为你的引荐,我的书记官能借此机会传达书信给友人。

注释

炎光:烈日。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洞府:道教修行的隐秘住所。
宜:适宜。
幽步:幽静的散步。
宿雨:夜间的雨。
芝田:种植灵芝的田地。
鲜风:清新之风。
桂树:象征高雅的植物。
阴阴:阴凉。
敞:开阔。
靡靡:缓缓。
轩车:华丽的车子。
晚酌:傍晚饮酒。
临水清:面对清澈的水面。
晨装:清晨的衣装。
出关路:出关的道路。
偏荣:特别荣耀。
本郡:本地郡县。
辟:征召。
元臣:德高望重的大臣。
遇:待遇。
记室:书记官。
门人:弟子。
书素:书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九华观举行的宴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宴会气氛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句“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描述了夏日炎热时节,人们寻找清凉之地的场景,“洞府”指的是九华观,诗人提倡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散步,以避暑。

接下来的“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则描绘了雨后湿润的土地和被清风吹拂的桂树,展示出一种生机勃勃、自然美好的景象。这里的“宿雨”意味着前一日之雨,而“鲜风”则是指清新的微风,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现季节变化和自然美的元素。

“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写出了宴会所在的九华观内外的景象,“阴阴”形容环境之幽深,而“靡靡”则形容轩车停放时那种安静和谐的氛围。

至于“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诗人描绘了宴会结束后夜晚在水边饮酒,以及次日早晨穿戴整齐准备离开的情景。这里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以及对即将离别的不舍。

“偏荣本郡辟,倍感元臣遇”中,“偏荣”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宴会场所或是对朋友的尊贵感到骄傲,而“倍感元臣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崔十七叔等人的相逢而感到格外高兴。这里通过“辟”和“遇”,诗人强调了宴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情谊的深刻。

最后,“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则是诗人提及宴会上有记录之事,而“因君达书素”可能表明诗人通过这次宴会而与崔十七叔等人建立了更为深厚的联系,并且将这种友谊通过文字记录下来。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透露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情谊和交流,展现了一种高雅脱俗的文化氛围。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八音诗

金谷盛繁华,凉台列簪组。

石崇留客醉,绿珠当座舞。

丝泪可销骨,冶容竟何补。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匏居容宴豆,儒室贵环堵。

土鼓与污尊,颐神则为愈。

革道当在早,谦光斯可取。

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三妇诗

大妇刺绣文,中妇缝罗裙。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丈人且安坐,金炉香正薰。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与道者同守庚申

洞真善救世,守夜看仙经。

俾我外持内,当兹申配庚。

斋心已恬愉,澡身自澄明。

沈沈帘帏下,霭霭灯烛清。

四支动用息,一室虚白生。

收视忘趋舍,叩齿集神灵。

伊予嗜欲寡,居常痾恙轻。

三尸既伏窜,九藏乃和平。

无令耳目胜,则使性命倾。

窅然深夜中,若与元气并。

释宗称定慧,儒师著诚明。

派分示三教,理诣无二名。

吉祥能止止,委顺则生生。

视履苟无咎,天祐期永贞。

应物智不劳,虚中理自冥。

岂资金丹术,即此驻颓龄。

形式: 古风

大言

华嵩为佩河为带,南交北朔跬步内。

搏鹏作腊巨鳌鲙,伸舒轶出元气外。

形式: 古风